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882|回复: 1

[游记] 西山新庵与地藏寺

[复制链接]

660

主题

1862

回帖

1501万

威望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8089
发表于 2018-5-3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林溥《扬州西山小志》中,有西山八景之说,它们是:隋苑残霞、新庵霜树、松林夕照、腊山积雪、伏龙清梵、双龙观涨、柳林深处、方石清流。西山八景基本上都在今仪征市陈集镇,本文所说的新庵,是“新庵霜树”之新庵。

明朝弘治年间,山西三韩商人于卜明在陈集做生意,根据形家建议,捐资在集镇以东兴建慈荫寺,嘉靖年间建成(距今五百年)。清朝康熙年间,做了大规模维修,因此有清一代,当地人都称之为“新庵”。

新庵毁于何时,因何被毁,已不可考,据仪征文联副主席李明富(曾在陈集镇党委担任宣传科长)介绍,原新建村有个新庵组,位置大约在今江淮路隋苑小区附近,地面没有遗迹。

如今在原新庵以南不远处,陈集集镇老街的东南,一座新的寺院名声鹊起,寺名叫地藏寺。

为什么叫地藏寺?为什么仅二十年的时间,地藏寺就能从一片农地上拔地而起,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仪征目前最大的寺院?今天的地藏寺与明清的慈荫寺(新庵)有什么联系?笔者于201851日、528日,两次探访地藏寺,试图解开心中疑问。

地藏寺的住持昌尔法师,俗姓蔡,1979年出生,海安人。带我参观殿、楼、院、堂,回答我的若干问题,因而有了这篇文章。
昌尔带我参观地藏寺.jpg 【昌尔带我参观地藏寺】

上世纪二十年代,扬州高旻寺高僧来果大和尚,到周边各地讲经弘法,来到了陈集,听者甚众,影响很大,来果讲经其间,在陈集塑成地藏菩萨像一尊。

来果禅师(1881-1953),俗家姓刘,名永理,字福庭,湖北省黄冈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十五岁在宝华山剃度出家。出家后,法名妙树,字来果,号净如。云游金山、普陀、五台,甚至去过印度,宣统末年首次来到高旻寺挂单,旋离去,前往终南山结茅潜修,三年后,到宁波天童寺任维那职,未久又到福建雪峰寺掩生死关,民国四年(1915)三十五岁时,应月朗老和尚之请回到高旻寺,不久月朗圆寂,来果继任住持。

来果主持高旻寺期间,整治丛林规矩,制定《高旻寺规约》,重修高旻寺,以天中塔、大殿、禅堂、延寿堂、如意寮五大项目为目标,天中宝塔每层八门皆供玉佛一尊,由高旻寺心如、福如两位僧人到缅甸募化而得,共七十九尊。整个高旻寺工程规模浩大,抗战爆发时尚未竣工。高旻寺的影响力也扩展到了东南亚。1950年来果卸任住持,到上海弘法,1953年圆寂,翌年四月初四安奉于高旻寺中,以践其“生为高旻人,死为高旻鬼”的誓言。

高旻寺施工期间(上世纪二十年代),来果曾到各地讲经弘法,法缘极盛,各地皈依弟子数以万计。陈集地藏寺所保存的地藏菩萨像,就是这个时期来果到陈集讲经时所塑。
保存完好的来果塑地藏菩萨像1.jpg 【保存完好的来果所塑地藏菩萨像】

昌尔的师祖明慧(字本澄),发愿兴建寺庙,带领觉熙等僧人,在陈集镇西的汪营村周庄组觅得地皮,建成了大殿及寮房十六间,供奉来果所塑地藏菩萨像,此为地藏寺得名之由,地藏寺在破四旧时被毁,仅剩几间小破房。本澄后来在香港圆寂。

昌尔的师父觉熙(南京籍,出生地仪征大市口)被迫还俗,在仪征油米厂做了一名职工,他们被遣散时,将来果所塑地藏菩萨像用柴草隐藏在小破屋内。八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觉熙回到陈集,发愿再建寺庙,建成僧房两栋(二层小楼),在修建大雄宝殿工程过半时,遭遇困难,工程被迫中止,觉熙伤心之余,前往谢集樊公殿,欲寻新址。

笔者执意请昌尔带路,前往汪营村周庄组,看到了已建好的两栋僧房、原来的平房、僧人去世后火化的场地“化身窑”,最不忍卒看的,就是已经工程过半的大雄宝殿,殿内外长满荒草,实在可惜。
新旧地藏寺位置.jpg 【新旧地藏寺位置】
汪营村地藏寺旧址的未完工大殿.jpg 【汪营村地藏寺旧址的未完工大殿】

2002年,陈集镇领导顺应信众要求,落实宗教政策,邀请觉熙、昌尔师徒,在陈集镇原新庵旧址南面不远的孔雀山,重建地藏寺,2003年,在陈集镇党委、政府和信众的帮助支持下,新地藏寺第一座建筑“天王殿”建成。

2009年,大雄宝殿工程尚未完工,觉熙师父圆寂,30岁的昌尔继任地藏寺住持,自古英雄出少年,昌尔凭着一股拼劲,在完成大雄宝殿工程后,一鼓作气,在短短十年中建成了藏经楼、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东西厢房楼、钟楼、鼓楼、寮房和觉熙师父纪念堂等建筑。罗汉堂有八百罗汉彩塑,这在国内寺庙也不多见;地藏殿供奉着来果大师来陈集传经时塑造的地藏菩萨像,是为镇寺之宝。十年来地藏寺不断扩建,占地面积从2002年的30亩扩大到现在的127亩,建筑面积达6千多平方米,完成投资2亿元。
大雄宝殿.jpg 【大雄宝殿】

罗汉堂.jpg 【罗汉堂】

在基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地藏寺的影响力也在同步上升,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到陈集地藏寺做佛事,路途遥远的索性住在寺中,有的信众甚至能入住一年半载,寺院最多时同时接待二、三百人,床铺不够,建议他们住镇上旅馆,有的信众很执着,宁可打地铺也要住在庙里。寺庙接受信众的捐赠源源不断,就在笔者第二次去地藏寺的这一天,一位施主捐赠了一尊两米高的树化石佛像,昌尔很高兴,发了个朋友圈让大家分享快乐。
树化石佛像.jpg 【树化石佛像】

昌尔跟我说,他和师父觉熙,经常去九华山地藏道场,交流取经;九华、金山等名刹亦常有高僧来地藏寺传经送宝,藏经楼上的匾额,即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金山江天禅寺和焦山定慧寺的方丈心澄所题。地藏崇拜也是讲究孝道的,《地藏经》是佛门孝经,而地藏菩萨更是“孝”的代名词。世间孝道多指报父母之恩,佛家孝道则扩展为报众生恩、报国君恩、报三宝恩。昌尔在地藏寺东侧,专为师父觉熙建了一个四合院式的纪念堂,供奉师父真身,院内还栽种着某信众捐赠的自家院中的老桂花树,这两棵树原先是从仪征市区资福寺原址上移栽的。一般地讲,在寺内建有和尚纪念堂的,极少,足见昌尔践行《地藏经》孝行之举。

地藏寺的基建还在进行着,大门口的山门正在建设中,从昌尔的讲述可知,下一步即将开建的,是藏经楼后面的八角九层的佛塔,高度达八十多米。寺庙的大门前还要建石牌坊,还准备在东侧的孔雀山公园的湖心,建水上观音像,因为佛教中,确有一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孔雀山和孔雀王,很有缘份呢。
地藏寺规划图.jpg 【地藏寺规划图】

昌尔说,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寺庙扩建和向信众讲经释法上了,对陈集、对仪征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要挤出时间来补课学习,我说,我可以帮你将有关新庵的历史资料,摘录出来,便于你利用现有的碎片时间阅读,以后你有较多时间了,再自己系统研读《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扬州西山小志》等史料。

以下是我从《扬州西山小志》《阮元仪征事》等书中摘录的有关新庵的内容,大部分内容做了白话文处理。西山小志作者林溥以诗述并用的形式,记载了新庵的多条信息。

禅林紫竹蔼旃(zhān)檀,春晚藤花似雪酣。
慈荫旧名浑不识,游人偏说是新庵。

新庵的由来
在陈集集镇以东一里许,有一座慈荫庵。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山西商人于卜明倡议并修建的,清朝康熙年间做了大规模维修,焕然一新,当地人因此呼之为“新庵”。(西山小志成书于咸同年间)

新庵的花木
新庵建有大殿,三开间,供奉观音大士。殿前有几百竿紫竹、两棵虬松。方丈室也是三开间,房前有一棵粉团花树,主干已经枯死,从旁边发了新枝条数十根,已经比碗粗了,花开时非常茂盛,向座小雪山似的。方丈室的西侧,有两间小屋,屋前有一棵樱桃花树,与一棵罗汉松相傍而生,显得很幽致。在小屋的西侧还有个三间小院,院内有老梅树十余棵,林溥的族叔小桐公题额曰“暗香疏影”。相传,这里是“双清阁”的旧址。大殿后有两棵老桂花树。庵门口有一株白藤花,是元明时种下的,绕着老槐树而生,老槐树被缠得快要倒了。庵内还有一棵老桑树,看起来也很奇特,树干有些弯曲,如龙蟠之状;繁枝密叶,翠色玲珑,花开垂垂,如白缨络,即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在世,也画不出这样的神韵来。可惜长在僻处山乡,假如长在扬州城里的招提寺,不知道已经被多少名流题咏过了。整个新庵,树木花草非常茂盛,尤其深秋霜降之后,树叶呈现各种颜色,有红有黄,色彩斑斓,所以得名“新庵霜树”,是西山八景之一也。新庵三面环水,水中遍种白莲,集中开花的时节,有最美的景致。

古藤屈曲怒龙蟠,翠幄玲珑七宝阑。
最爱春深花似雪,垂垂缨络护旃檀。
新庵银藤,数百年物也。详见前。今年与同人修禊(xì),共作《银藤歌》。

一树新庵古绣球,犹存德祐旧风流。
依稀数历风轮劫,由蘖于今二百秋。
新庵粉团一树,在方丈室前,相传为宋时物。正本十围,国初时已枯息,旁发新条十余,今又成阴矣。

古香金屋久无存,零落西风忆小园。
莫道新庵双桂好,连惓还有望湄轩。
新庵老桂二株,数十年物也。望湄轩在天后宫旁,老桂一株,亦旧物也。旧闻集西十五里沙家集,有古桂一株,荫广数亩,花时香闻数里外,落花积地厚寸许,飘瓦上,屋为之黄。志书阙载,亦渐无有传之者矣。

新庵的创建者
奉佛捐金事尚存,名林清磬话黄昏。
江淮不许千金买,谁似于门驷马门。
于永祚,字卜明,山西三韩人。明朝弘治年间,在扬州西山做生意。风水形家认为,陈集集镇东北方向水不凝聚,对陈集的生活、聚财、人丁、读书等诸事不利,必须修建庙宇才能化解。因此,于卜明就捐资建起了慈荫庵,供奉观音大士,从此西山陈集全乡百姓,都享受到了他带来的好处。

新庵的主持
佛海深深梵行清,湛然秋水镜圆灵。
迩来何处寻知识,谁解华严十地经?
道光十七年(1837)时,新庵的主持叫圆明,号秋水,诗写得很好。他清心修行,对佛经的理解和参悟非常深刻。由于甚得禅理,他对梵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诠解。他经常闭关专心礼忏,往往几个月不进食。他还经常出公告通知,定期宣讲《华严·十地品》,大家都知道他是位高僧异人。后来听说他做了行脚僧到峨嵋山去了。

新庵原址的双清阁:
佳气葱葱光禄祠,山光树色敞轩楣。
百年世泽梅花老,还似双清阁里时。
林溥的先曾祖赠光禄公(林廷和,阮元外祖父)的祠堂在陈集集镇东南隅,面对腊山,嘉庆年间建的。庭外有数棵老梅树,花开繁茂。双清阁是林溥先高祖得斋公(林文琏,林廷和的父亲,阮元外曾祖)修建的,环种梅花树数十棵,开花时非常繁盛,后来双清阁倾圮(pǐ)了,梅花也残毁殆尽。双清阁的旧址可能就是新庵的“暗香疏影”之景。先武康公(林述曾,林溥的父亲,阮元表弟)曾有在此补栽梅花的想法,可惜没有实施。还曾经请钱塘奚铁生(奚冈,1746-1803,字纯章,号铁生,蝶野子,蒙泉外史)先生作画,有《绕屋梅花三十树》卷子,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上面题跋,数十位呢。

新庵旁的陈御史墓
故家乔木半无存,姓氏犹存御史村。
文物风流销歇尽,一抔谁奠夕阳坟。
陈御史墓,在集镇东面的慈荫庵旁。御史名叫陈琰,明朝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荐授御史,巡按云南,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南通志·人物宦迹》)。

陈御史小传
御史廉明照覆盆,绣衣骢马迈群论。
颂声歌遍滇中狱,第一能知灶下冤。
《江南通志》:陈琰,字公信,陈集人。洪武丙子岁,荐授御史,巡案云南,遇事明断。有一次在云南官廨,出屋到院子里走走,看见东隔壁人家,烟囱里冒的烟出现了人手的形状,好像是在向他招诉,陈琰预感,隔壁人家有事,有鬼魂喊冤,就暗中调查,择机将他的管家抓捕起来,有了线索后对嫌疑人家中进行搜查,查获一张江西客商的路引,于是将嫌疑人抓起来审讯:“你做的好事!从前你见财起意,杀了江西客商,把尸体隐匿在灶下,如今冤魂招诉,你今天露馅儿了,还不从实招来!”嫌疑人惊得目瞪口呆,供认不讳,甘心伏罪。大家都很惊异,认为陈琰是个神人。陈琰后来官至陕西布政使,陈集这个地名,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得名的。

林溥小传
林溥是《扬州西山小志》的作者。他的父亲林述曾,字季修,号小溪,阮元在浙江任巡抚时曾在阮元幕中做事,阮元丁忧回扬时,康山草堂主人江振鸿得知其擅长理财后让其担任鹾总助理,后出资为其捐官,嘉庆十八年(1813)授浙江武康知县。
林溥字少紫,号坚园,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恩科进士,三甲46名,分发山东任长清县令,同治七年(1868)任即墨县令,主持修编《即墨县志》,重修崂山书院,升东平知州。林溥著有《晖堂诗集》八卷。咸丰年间避太平天国战乱家居时,读到其叔祖林苏门撰写的《续扬州竹枝词百首》和《邗江三百吟》,发现其中没有陈集的记载,于是编撰《扬州西山小记》。

阮元与新庵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考入仪征县学,五十年廪生,五十一年举人,五十四年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曾任鲁浙学政,两充会试,办案督漕,九省封疆,以体仁阁大学士致仕。道光二十六年(1846)晋加太傅,二十九年(1849)逝世,谥号文达,享年八十六岁。
阮元一生,经世致用,将学习研究孔孟儒家理论与为官理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登上了施政、学术、人品三座高峰。《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对他的评价: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如果要一句话简介阮元,则可表述为:体仁阁大学士、太傅阮元。
阮元的母亲林氏,是陈集人,阮元的外祖父叫林廷和,号梅溪,举人,曾任福建大田知县。
嘉庆七年(1802),阮元的二表弟林小溪(林述曾,林溥的父亲)请昆山王椒畦、钱塘奚铁生根据陈集老家的实景,分别画了《绕屋梅花图》《绕屋梅花三十树》送呈阮元。看到儿时旧景,阮元百感交集,欣然题诗:
家住西山山色里,
更教绕屋种梅花。
我思更种新庵树,
结个梅庄近外家。
并跋:小溪林二表弟于扬州西山陈家集屋外多种梅花,拈旧句绘图为卷。吾外祖梅溪公为清白吏,寄情于梅,小溪盖亦寓意于此。陈家集东二里许有新庵,松篁甚密,元亦欲于此多栽梅花,以为他日憩言之所。
题诗作跋意犹未尽,阮元邀请钱大昕、焦循、张鉴、屠倬、陈文述等三十一人先后题咏,成就了一段佳话。
道光十九年(1839),阮元的两个表侄林溥和林鸿(表弟林述曾的两个儿子)拿着《三十树梅花书屋画卷》和林述曾生前的诗稿(《梅花屋诗存》),来找阮元请为之作序,阮元写道:
三十树梅花书屋,是我表弟林季修(述曾)当年读书的所在,是他出仕前述祖德的地方,也是他解组归田的居所。屋子坐落在扬州郡城西山五十里的陈家集。关于陈家集的详细情况我就不介绍了,详见季修的自述以及诸人的诗记。季修是我的表弟,比我小一岁。自从我到浙江当巡抚,季修就在我署中帮忙。那一阵浙江沿海很不太平,有交趾海匪骚扰,我亲自前往台州、温州等地部署和指挥剿匪,军务繁忙,季修在杭州为我做后勤工作。他一方面筹集用于奖励兵将乡勇的款项,一方面采购火攻所需物资。季修做工作非常尽心,能力又强,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保证了前线的用度,使我能全力以赴,不致分心,为剿匪胜利立下了功劳。后来我丁忧回扬州,康山主人江君文叔(江振鸿,字颉云、文叔,徽州人,仪征籍,江昉次子,江春嗣子)得知季修擅长理财,就邀请他去做鹾总(盐商商会)助理。几年后,文叔觉得季修是个人才,老是在商会埋没了他,就为他出资捐纳了知县。嘉庆十八年(1813),经吏部选拔,季修去了武康县做了知县。他在任六年,政声很好,后来他觉得做官会束缚自我,坚决辞官还乡。临行作诗留别,诗中有句云“归家高卧梦魂安,只仗清风两袖还”,其清白志趣于此可见一斑。归乡后第二年,因病辞世,终年五十五岁。
季修有两个儿子,长子林溥,次子林鸿,都是妻子吴孺人所生。林溥读书有成就,善于作文,道光丁酉(十七年,1837)参加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林鸿少年时就精于书画,有大家风范。道光十九年(1839),我退休在家,两位侄子拿着《三十树梅花书屋画卷》到我家,展开画卷,西山景色尽收,这幅画今后必是传世之作。睹物生情,联想到四五十年前我在陈集外家读书玩耍,后来与舅舅们一起建天后宫、旧德祠的往事,不禁老泪纵横。两侄收集来季修的诗稿,数量不多。其实季修本来并不致力于诗,但他在我浙江巡抚幕中与吴澹川(吴文溥,字澹川,博如,嘉兴人)、孙莲水(孙韶,1752-1811,字九成,号莲水,上元人)、陈曼生(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人,官至南河海防同知,陈文述从兄)、陈云伯(详见第五章第四节“题诗陈文述”)等诸位诗人朝夕相处,友善有加,自然就耳濡目染。加之他天性聪明,潜能一触即发,自然成家。我给他编成了一卷,林鸿又抄了画卷上各位名家的诗也成了一卷。我外祖父梅溪公曾经任福建大田县令,后以我的官衔获朝廷貤赠“协办大学士总督尚书”,在西山陈集建有祠堂。祠堂有田产。我曾经在祠外闲地种了许多梅花,以纪念外祖父这位清白吏,所以这个诗卷起个名就叫《梅花屋诗存》吧(《揅经室集》再续集卷三)。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威望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95260
QQ
发表于 2018-6-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IDC机房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1-9 23:56 , Processed in 0.08640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