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855|回复: 0

古代道家长生养生安神之道探秘

[复制链接]

76

主题

2

回帖

221

威望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88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古代道家长生养生安神之道探秘
姚大鹏

长生之道乃安神之道
其目的是实现生命价值
“道家长生的生命哲学
从根本上说是反科学的
就像发明永动机一样徒劳
但其中却有探索长寿的合理因素

道家长生不死是梦呓
确实有它的合理性
在这个追求“长生”过程中
通过“修身”“安神”等
是实现生命“长寿”的
主要过程与主要探求手段

长生之道的主要方法
体现在对于生命的重视
对养生长生的追求和信仰
《老子想尔注》认为
“积善成功 积精成神
神成仙寿 以此为身宝矣”

《太平经》则认为
“人乃道之根柄
神之长也 当知其意
善自持养之 可得寿老”
陈婴宁以养生的目的
是企求延年益寿的长生
唯有仙学才能解决生死大事

道教“修身安神”思想
具有“仙学”长生内容
一 是“安神”在长生中
具有重要的养生作用
这种作用是“神叛人去”
只有“安神”才可以“身安”

而长生 二 是修身 与
“安神”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安神才可修身长生
如果“不善养身”“为诸神所咎”
那么是长生第一大忌
所以 “养生”必须“修道”

三 是人作为宇宙运动
与演化的一个组部分
养生必须按规律行事
只有以道为“根柄”
深刻认识道之寓意
“持养之”可得寿老长生

四 是人生命之道
乃离不开“神之长也”
坚持“安神”方可长生
安神的本质为自然守道
万物规律皆得其所矣
也是养生长生的道之属性

修身 长生之道乃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只有修好身 才可长生
修身是养生长生之本
而安神则是通过“修身”
而要达到最终实现“神性不死”

道家认为修身安神
体现在“神气相注”
“守虚无以养神气”
通过“神行即气行”
“神住即气住” 从而
达到“长生” 不死之目的

《高上玉皇胎息经》曰
“心不动念 无来无去
不出不入 自然常在
勤而行之 是真道路”
“神”在生命中的作用
只有“知神气可以长生”

即神与气二者同“行”
同“注”中一个“行”
一个“行”一个“住”
另一个也“住” 而
气则表现为“胎中息”
并具有“生神”之功能

只有“神行即气行
神住即气住” 使
神气相通则可长生之
在实践中“勤而行之”
则生命运动演化才能
会有“真道路”之特征

生命之长生则取决于
“神行”“神住”只有
真正做到“心不动念”
无欲无求 无来无住
才能使生命的运动演化
“自然常在” 达长生之目的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认为
“气者 为阳 精者 为阴
谓阴阳相感 为正气 正气者
是人之根柢也 正气散而神不聚
正气聚而神自清 方可得长生”
在生命中“神”具有特殊作用

只有“正气聚而神自清”
“方可得长生”,这里
“神自清”条件为“养神”
然重要的 一身之根有三
一为神 二为精 三为气
此三者本天地人之气也

神受于天 天受于地
地气受于中和 一道也
故神者乃乘气而行
气者神之举 精者居其中
三者相助为理 故人欲寿
必然重在爱气尊神重精也

“精气神”体现了道家
生命观的本质内容
离开了生命之“精气神”
生命的存在及“修与养”
就成了虚无的空中楼阁
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生命之本

道家的“爱气尊神重精”
是修身安神的重要内容
其中表现了“神” 所
具有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即“神”乘“气”
“神”举“气” 精居其中

“尊神”“爱气”“重精”
是实现生命之长的重要途径
“道教始终认为形神相依
关健你要在养生长生
实践中 既注意锻炼身形
又要保持自己一颗乐观的心

片面地处理形神关系
都对养生长生不利
曾慥在《道枢》认为
“精气神”三者之中
“补益于形不若补益于精
补益于精不若补益于气”

通过养生之“补”
“神”则“形神永安”
可近于“仙”矣
“玄中有玄是我命
命中有命是我形
形中有形是我精”

这里的“神中有神”
在生命形成中起到
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不败神 识多静”
其中的“不败神”
就是长生之“安神”

只有修长生之“安神”
“不败神”才可以
“养”生命长生之道
这种长生“安神”是
道家生命运动演化
“形神永安”之体现

在生命的“修身”
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北宋《證道歌》认为
“流转金精养万神
自然不死得长生”
充分体现了“安神”的作用

《修真十书杂著捷经》曰
“精者神之本 气者神之主
形者神之宅也 故神太用则歇
精太用则竭 气太劳则绝”
这是道家“安神”之根据
由于神是形的寄托“形须神而立”

体现了“神”在生命
运动与演化中的作用
要使生命长生不死
则必须首先“安神”
才有可以实现追求中
“自然不死得长生”之目的

130210w2spsx0kyp05pkg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9:33 , Processed in 0.03094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