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251|回复: 0

读《战国策》心得 (1)

[复制链接]

76

主题

2

回帖

221

威望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88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读《战国策》心得 (1)
姚大鹏

士族争名逐利

“战国”一词 虽然在
战国时代已有 但只是
用来指称当时的七大
强国 不不过汉人也有
称战国的 如刘向
为《战国策》经过西汉
刘向的整理命名之后
“战国”作为继春秋之
后的时代 遂为后代学者所共认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
但却不是一部信史
虽是分国记事 但不像
《左传》那样按照编年
次序记载历史 与其说
它是一部国别史 毋宁
它是一部记录战国
时代纵横家游说各国的
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

不过 尽管《战国策》
非信史 这部奇书却为
我们描绘出战国时代
纵横捭阖的时代风貌
瑰丽恣肆的人文精神
与《左传》以儒家思
想为主导完全不同的
是《战国策》展现了
纵横策士全新的“独创的”

纵横策士思想 洋溢
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战国策》里首先高
唱着的是重士贵士的
思想 在《齐策四》的
《齐宣王见颜斶章》
里 颜斶公开亮出了
“士贵耳 王者不贵”
的口号 对于传统的“王者贵

而士人贱”的观念给
予极大的冲击 同样的
策士王斗要见齐宣王
竟要齐宣王亲自来迎接
(《齐策四》)“趋势”
还是“趋士”成为检验
士人与君王态度的标准
贵士 重士的思想观念
不但是策士阶层的存在与追求

也为一些思想敏锐的
国君所接受 秦昭王见
范睢 又是“屏左右”
又是“虚无人” 一而
再地“跪而请” 礼节
隆重 态度恳切 完全丧
失了君王至高无上的尊
严和威风(《秦策三》)
燕昭王筑黄金台大规模求士了

作者刻意突出士的重
要作用 宣扬贵士重士
思想 体现了战国时期
对知识和士人的尊重
其次是赤裸裸地宣扬重
利轻义的价值观与鄙视
传统的行为准则 战国
时期的纵横策士 并非
有始终如一的政治主张和信仰

用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识人术只不过是他们
猎取富贵功名一种说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虽使出浑身解数而惠王
不用 在秦国碰一鼻子灰
苏秦回到家里又受到家
里人的冷落 此时他说的
一句话 颇能揭示当时一种心态

“安有说人主 不能出其
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
乎”(《秦策—》)“求取卿
相之尊”就是他的精神支
柱 也是他顽强进取力量
苏秦感叹“贫穷则父母不
子 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
世上 势位富贵 盍可忽乎
哉”“势位富贵”是他最高理想

同样的像张仪 尽管不断
受挫 但“舌在足矣”支
持他的也是要猎取“势
位富贵” 纵横策士以追
求富贵作为自己的理想
以有利可图作为自己行动
的准则 公开打出“争名
者于朝 争利者于市”的
旗帜 吕不韦以商人贾利的算计

立秦异人 秦宣太后甚至
以“髀加妾之身”“少有
利焉”这样粗俗的比喻
决定是否出兵救韩 这与
儒家的“君子不言利”
价值取向相去甚远 与追
逐功利思想紧密相联的
它是对礼义诚信的否定
《左传》有浓厚的崇礼倾向

然而在《战国策》中作者
鼓吹的是不择手段追逐功
利的人生哲学 什么礼义
诚信 忠孝廉耻 都被摧毁
得七零八落 丝毫无法规范
士人们的行为 在战国时代
礼义诚信受到冷落与鄙弃
已是很普遍的情况 苏秦说
秦失败与说赵成功后家人
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 已足以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10:07 , Processed in 0.03470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