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16|回复: 0

《礼记》读后感 (1)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112

回帖

9765

威望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16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华文手写诗刊 于 2019-11-4 11:00 编辑

《礼记》读后感 (1)
姚大鹏

读书重在相互敬互学

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
少都有些了解 不过一般的
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
因为一想到礼 就会联系到
三纲五常 君君臣臣之类腐
朽思想啦 观后才知 我冤枉
古人啦 古之包罗万象
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
礼而是和一样 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知道 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可能
不知道《大学》和《中庸》
是《礼记》中的两篇 这里
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
的一篇,非常有名 但今人
不太熟悉罢了《学记》讲述
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 是高度概括的

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 可以
看作是古人对育人”“学习
纲领 如《共--党宣言》
对共-产主义的作用 但是并
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
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
是美好的 道路嘛 自己去
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
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去接受

育人化民成俗 可以理解
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
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
性的 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
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
乐业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 内涵
丰富 太玄 非三言两语能够
说得清楚)不去学习 也不能知其善

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
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
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
知道的东西 有人越学越感无
知也是这个原因  这也解释
无知者无畏 巅峰对决只有功
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
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 古人对
的认识 不像现在这样割裂

现在老师高高在上 对于求
学者的质疑 总是疑心病很
古人善知道教学相长
将教和学统一起来 就是师
生应该注意互相学习 学友
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 所以
有学友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
识点 如果你知道的话 不妨
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 在教别人的时候

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现在人的学习不仅缺乏不耻
下问的勇气 连虚心请教的
一并抛弃 或许古人愚昧对
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
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
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
被当做祖师爷祭拜 学习是有
一定规律性的 不可超之过激揠苗助长

读书人大多有四个经常忽
视的错误 或失则多 或失
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是指卖书的时候 或贪多不
求甚解 或卖书懂一点表皮
就满足 或把卖书看得太容
不深入思考 下苦功夫
或自我设限不求深入理解
这四种读书的人的人都应该明白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
知道 礼记学记读后感”“
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礼
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
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礼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
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 禁于
未发之谓豫 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
然后禁 格而不胜;时过
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
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
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燕朋
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
教之所由废也 教育人的第
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 意思是
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加以防止

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 这就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
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 将学
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
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
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结合我们自身而言 作为国学
礼记爱好者 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
不知难 《礼记》曰是固
教然后知困 学然后知不足
对于国学学者而言
学的东西太多 而我们知道
的东西又太少了 古人说教
人一杯水 自己该有一桶水
这话是有深刻道理的 但一
桶水如不再添加 你也会很快用尽的

我认为 先生不仅要有一桶
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
”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
源头活水来因此 在实践
书是最好的恩师 读书是
我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
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有方法
才有成功的路径 我们求知
读书主要已不在是记住大量的知识

而是掌握读书的方法——
知道为何读书 读什么书
怎样读书 如果一个人没
有掌握好读书方法 即使
他在其它方面再优秀
仍然是一个失败的读书人
现在常听人说 我家的孩子
只听老师的 老师的话简
直比圣旨还灵 回家谁的话都不听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知识经济大潮中 我们作为
一个追梦的人生 应该认准
自己的人生坐标 把握自己
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文圣
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
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
思想得以传承 孟子师不
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

因材施教 终于成大器
子推崇 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为理念 学以致用
而不舍 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更是内容丰富 高瞻
远瞩 还有陶行知 朱永新
李镇西 魏书生等等 这些
教育家 他们在教育工作中
研究与发现 让他们获得成功与快乐

而这正是他们与学生互动
互学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
些理论著作以后 我的心更
加透彻了 因为对这些经验
汲取 使我更自信的发奋图
为国学的传墦增添了无
穷的兴趣 寻找与学友交流
与沟通的桥梁 从而把更多
人真 心灵深处最純美东西开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4:40 , Processed in 0.04584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