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57|回复: 0

《诸病源候论》学习心得 (1)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112

回帖

9765

威望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16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诸病源候论》学习心得 (1)
姚大鹏

中国最早的外科病理专著

《诸病源候论》是针对临床各科
疾病的病因 病机 证候进行深入
研究与总结的一本好书 第一次对
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证候
进行了精细 准确的分 类记载
对学习古代病名 病源 证候 气功
养生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
容丰富 包括内 五官口
齿 骨伤等多科病证 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

外科手术等方面 有不少精辟论述
全书会粹群说 沉研精理 形脉治
周不该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隋代前
的长期战乱 极大地促 进了伤科学
的发展 特别是对开放性创伤的认
本书较之其前的《肘后救卒方》
及《刘涓子鬼遗方》等 有了很大
的创新和提高 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书中关于肠吻合术等手术的记载
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 充分反映
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
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本书还
详细记述了开放性创伤和开放性
骨折感染的病因 以及异物清除骨
折固定 分层缝合等清创和手术技
本书在创伤病因 创伤病机
伤诊断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

均取 得突出的医学成就 在伤科
学学术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
地位 然而时至今日 中医界对《
诸病源候论》一书的研究均多专
注于考释校点 其次为某一专科疾
病的病因 病机 诊断 治疗理论
探讨等 较少开展针对某一专科
医学观点的挖掘与整理 通过对中
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 结合人工

查阅相关前期文献 共检取建国以
((病源候论》相关研 究文献
156 著作27部分析发现 建国
以来的相关文献 即便针对中医专
科学术思想的研究 也多集中于内
妇科 儿科三大领域 约占全部
专科学术研究文献的70% 与中医
伤科研 究相关的文献约为20篇左
其中密切相关文10篇左右 多为某一疾病

诊断或某一手法等进行的整理研
即使一些专业论文也限于当时
的科学水平和社会环境《诸病源
候论》中所论述的部分内容存在
着许多错误 不过并不影响此书的
医学成就 笔者通过对本书中伤科
的学习 期望汲取《诸病源候论》
伤科医学思想的主要精髓 深入了
解《诸病源候论》伤科医学思想在中医伤科

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为了
《诸病源候论》伤科医学思想的
进一步发扬光大 并为有效指导当
今临床实践提供学习研究前提与
医学理论发展依据《诸病源候论》
伤科学术思想研究第一部分概述
版本由隋朝医官巢元方等编撰
书于隋大业六年(即公元610)
全书共50 分为67 1739 最早辑录

书是《隋书经籍志》志载《论(
”)病源候论》五卷《目》一
吴景贤(此医家《隋书麦铁杖》
中有载) 在《旧唐书·经籍志》中
则为《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吴景
(当为吴景贤吴景在《隋书》《旧
唐书》中均无从考证) 而至《新
唐书艺文志》中则为《吴景贤诸病
源候论》五十卷与《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巢元方撰 两书并存至《宋史艺文
志》则只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
候论》五十卷一种 记述而无吴景
贤或吴景编撰的《诸病源候论》记
对以上史志中不同记述《四库
全书提要》云巢氏《诸病源候论》
五十卷 隋大业中太医博士巢元方等
奉诏撰 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
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

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景撰皆不言巢氏书 《宋史艺文志》
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
又无吴氏书 惟《新唐书艺文志》二
书并载书名 卷数并同 不应如是之
相复 疑当时本属官书 元方与景
为监修 一为编撰 故或题景名或题元
方名 实止一书《新唐书》偶然重出
观晃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 足证旧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2:24 , Processed in 0.09159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