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05|回复: 0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南门外清江闸桥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8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巫晨

我在南门探访时,多次经过马驿巷与古玉带河交汇处,因南门菜场以北的古玉带河段已被填埋,附近民房紧挨,巷道狭小,开始并未注意到十字路口附近这些条石,在反复研究史料和地图后,我意识到这里就是古清江闸桥的位置。

2018年3月25日,我在西藏波密看桃花节时,接到仪征网友电话,说下周他的上海集邮朋友要来仪征,想看看仪征马驿街,请我届时陪同接待,做做介绍。我说哎呀,那地方我有好久没去了,听说要拆迁了啊。所以西藏七日游一回来,4月1日,我赶紧去南门看看。
这一带确实正准备拆迁,但还没有实施。有些条石还在巷口,东西向马驿巷与古玉带河交汇处,条石较多,疑似古代桥梁构件。我拍了几张照片。
疑似古桥.jpg 【疑似古桥】

2018年9月8日,我在南门探访仁寿桥和永济桥,顺道再来马驿巷看看,已经开始拆迁了,家住马驿巷13号的本地居民、72岁的赵安庆老人,指着路牌依依不舍地对我说:我家祖上一直住在马驿巷,原来有好多田地和房产呢,现在不走不行啦。我问他前面那些条石是不是古桥的啊?他说是的,下面的河通到南门菜场、河西街,早就填掉了。他还痛心疾首地说,不得人管噢,好东西被人偷噢,你看这桥上的条石,前几天还在的,偷走好几块了。你是文化人,你要跟政府呼吁呼吁啊。

我其实呼吁过的,我是市民观察团成员,每个月给创建办写至少两篇观察汇报的,其中就有南门古桥条石被偷。可是,我的能耐也就只局限于此。
本地居民赵安庆.jpg 【赵安庆老人】
缺失了条石.jpg 【缺失了条石】

县志上说,清江闸桥,在南门水关外马驿街口。又说,在城东南,新巷西。陈邦桢《蓄泄水道说》:马驲街桥口,古名清江闸。结合马驿、一坝、二坝、仁寿桥、察院、盐所等位置的确认,探访的此处当为清江闸桥遗址。

清江闸桥所在的河道,是明代挑浚的十字河之南北向河段,这段河道的北段还是宋代运河的故道。明朝吏部尚书王㒜在他的《仪真复闸记》里写道:“国家自迁都北平,岁漕江南粟数百万斛,以供亿京师,而由仪真入运河者十七八。至于仕者之造于朝,商贾之趋于市,置传征徭之出于途,其往来络绎,亦多取道于斯焉。然其地滨江,江船入河,抑举异势。宋嘉定间,尝即州城之南,建清江闸,久而壅阏。”可见清江闸南宋时就有了。

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在仪真过退休生活的原兵部尚书单安仁,奏请开浚仪真河道,疏浚了真扬运河、入江十字河、城南里河、兴建了五坝,此时宋代河道还能使用,单安仁在南宋真州知州张頠修建的石闸基础上(张頠石闸是在北宋陶鉴木闸基础上改建的),重建了广惠桥腰闸、南门潮闸,在南门潮闸以南重建了清江闸。

县志上有“清江闸桥,都督谭清建”。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有“永乐十二年(1413)春二月,诏亲征瓦刺,以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清领左右掖,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的记载,可知永乐初年,清江闸已由“都督谭清”升级完善后具备了“桥”的道路通行功能。

永乐十五年(1416),工部发来文书,仪真县丞陈孚先组织重修了清江闸桥。

《明宣宗实录》记载,吏部右侍郎赵新上奏:“仪真旧江口、钥匙河、黄泥滩、清江闸,俱宜修浚。”朝廷问询平江伯、漕运总兵官陈瑄,陈瑄回奏:“开浚实便”,于是疏浚维修工程于宣德六年(1431)八月实施。

清江闸和腰闸、潮闸在明代早期与五坝配合使用,但到了明朝中期成化年间,外河四闸陆续建成,宋代运河及明初在宋代运河上重建的三闸就都不用了。《嘉靖两淮盐法志》作者张榘说:今临江四闸既通行,故清江、广惠二闸,漫不复用。南门里闸,余少犹及见,板桥其上。今实以土,民居其旁,并水关塞之。

清江闸虽然不用了,但桥的功能仍在,县志记载,清乾隆六十年(1795),复浚玉带河时,重造清江闸桥。

清江闸的作用是什么呢?

单安仁的奏疏上说:以潴水利,分济漕挽。

清江闸和腰闸、潮闸都位于宋代运河上,而腰闸和潮闸的前身,是建于南宋嘉泰元年(1200)的张頠石闸,再往上追溯,是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的陶鉴木闸(大名鼎鼎的真州复闸)。按王㒜“宋嘉定间,尝即州城之南,建清江闸,久而壅阏”之说,清江闸建于嘉定年间(1208-1223),在张頠石闸之后,建该闸应该是为了在原运道上增加一级船闸,一方面防止运河水漏泄,另一方面有利于漕船通行。

闸的功能不存后,只剩下桥的功能了。桥下是玉带河,是十字河的南北段,桥下通行运盐驳船,桥则连接着东边的察院盐所和西边的马驿街。
清江闸桥位置.jpg 【清江闸桥位置】

清江闸桥位于一坝与二坝之间,在其东侧建有元、明、清三代仪征最要紧的衙门:淮南批验盐引所,简称盐所。盐所的长官叫批验所大使,级别不高,但肩负批验盐引重任,确保淮南食盐专卖政策的执行和盐税的顺利征收。盐所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明初建在瓜洲,洪武十三年(1380)单安仁奏开河道,十六年(1383)批验所大使侯奎将盐所移建于此,隶属于两淮转运司。清咸丰初因太平军战事,移至泰州,同治十二年(1873),盐所迁回仪征,但因仪征县城南门外水道淤塞,而改迁在十二圩了。
嘉靖两淮盐法志批验所.jpg 【《嘉靖两淮盐法志》批验所图】

盐所级别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到了明朝正统年间,盐政(巡盐御史)将衙门(盐漕察院)也建在了这里,察院比盐所级别高,建有后堂、引库、书算房等房屋七十八间。开东、西二门,直对。嘉靖年间,巡盐御史张珩、戴金、朱廷立相继修葺。万历二十三年(1595),盐商江宗文、吴一澜等人出资重新修缮。清朝康熙二年(1663),巡盐御史张问政于堂后建大楼及廨宇,又将批验盐引所大使衙作了改建,于仪门外增设司道厅,规度悉如察院,这样巡盐御史署就与批验所大使署相对分离,盐政大人就正常在此驻节办公了。

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内兄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共轮流了四次,也就是说,曹寅和李煦轮流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在仪真陆续工作生活了八年。曹寅在仪真兴修运道,县志载有其《重修东关石闸记》;他在仪真沙漫洲管理盐政,留有渔湾亭遗迹,《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仪征八景”,其中之一为“渔湾纳凉”;在曹寅自著的《楝亭集》中,收录了大量关于仪真的诗作。

康熙末年,盐漕察院失火了,虽然迅速复建,但是盐政高斌决心搬走,雍正十年(1732),盐漕察院移署扬州。虽然不在仪真常驻办公了,但盐漕察院衙署还在,因为盐政在每年的开江大掣,还要到仪征临莅主持开江仪式。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盐漕察院还重修了一次。

乾隆《两淮盐法志》对仪征盐漕察院的记载:“今院廨,东、西辕门各一,左、右列鼓亭、旗杆及门吏房。头门三间,东为舍人号房,西为赍奏厅,左、右班房十四间。仪门三间,甬道旁,列掣盐摆马篷。东、西盐门二道,牌楼二座,卷篷三间,大堂三间。康熙四十二年(1702),圣祖仁皇帝御书‘豸绣松厅’四字额,赐两淮巡盐御史、臣罗瞻,敬悬于上。西设引库,并贮部颁铜锤十六个。堂东,关帝庙、马神殿、商房、船房、饭堂等,计四进。宅门一座,内外、茶厢房六间,主善楼三间。迤东,筹远楼一座。旧传为五美君阳楼,又为朝阳楼,仅存其址。乾隆十一年(1746),盐政吉庆鼎新之,而易其额。迤西,小厢楼五间。西别院,住楼五间,亮房五间。又别院,后楼五间,素心书屋五间,对照屋五间。又别院,小楼四间,平房四间,书房五间,水门一道,左、右顺厢房十二间,群房四间。水门外,土地祠一间,看西盐门门房一间,内班房二间。大堂前横甬道,之西,书吏、槁厨等房二十二间,门吏房一间,巡捕厅一间,承差、引厨等房十三间,道官厅三间,班房一间。头门照墙外,小班房九间。西盐门牌楼右,小披房九间。”

巡盐御史制度,到道光十年(1830)有了改变,朝廷修改了章程,明确两江总督代行盐政监督职能,首任盐政是陶澍,从此就没有专职的巡盐御史了。

在仪征还有个管盐的衙门,叫淮南监掣同知署,级别比仪征县令高,属于两淮盐运使司的派出机构,负责查验行盐事务,官署位置不在南门外,而在县治东南,旧卫治也(即仓巷)。乾隆十五年(1750),裁仪征卫守备,以其署为监掣官公馆。三十二年(1767),同知青助率两淮商人重修,其规制与扬州府治相同。监掣同知开始时是临时委派,乾隆二十五年(1760),盐政题请,淮北设立监掣同知实缺。奉部议:淮南亦准作为监掣同知额缺。

在盐所以北,建有仁寿桥,县志曰:仁寿桥在南门外濠。康熙年间,两淮商人修,有石碣,在仁寿坊。乾隆三十四年(1769),建石梁。

在盐所以南,建有永济桥,通四坝、五坝,明代万历年间邑人马必健、吴桐等建,也是石桥。乾隆二十年(1755)开复玉带河,江水由永济桥下水道入于天池。关于永济桥,县志上还载有邑人吴志行的《永济桥记》。

《嘉庆两淮盐法志》上载有“仪征天池图”,并配有“仪征天池图说”,图上清楚地标明了仁寿桥、盐所、永济桥的位置。
嘉庆两淮盐法志仪征天池图.jpg 【《嘉庆两淮盐法志》仪征天池图】

在清江闸桥西侧的马驿街上,还建有批验茶引所。早在北宋初年,真州就设置有茶引所,专卖榷税。明洪武初年,曾短暂创茶引所于瓜洲,洪武十六年(1383),致仕兵部尚书单安仁建议,请开河道。同时,也将茶引所移建于仪真南门外马驿街。

清江闸有管理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官厅就建在茶引所的后面,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闸官罗荣肇所建。闸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十二两;闸夫一十五名,每名银四两八钱,共银七十二两。这些人的工作职责,就是“纤挽往来朝觐船只”,为官船拉纤。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5-8 05:16 , Processed in 0.05247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