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006|回复: 0

《温病条辨》学习心得 (1)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112

回帖

9765

威望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16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温病条辨学习心得 (1)
姚大鹏

温病条辨之湿温病

《温病条辨》为清代吴鞠通 所
著 是一部理 法 方 药自成体
系的温病学专著 这书问世迄今
已经200多年因为对温病的辨
证论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
大的指导价值 被广大医家所称
誉效法 至今被看作是学习和研
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 吴鞠通
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这部在温病

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专
著除了他本人的勤奋努力之外
与他所生活的时代 也有着密切
关系 从社会环境来看吴氏生活
在清代中期的乾隆 嘉庆道光年
间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出
于清朝的“康乾盛世” 这个时期
清帝国的政权相对稳定 也比较
重视发展医药文化 老百姓的生活也较为

安定 这就为文人 学者读书学
习 致力于研究工作和著书立说
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古今图书
集成》《四库全书》等卷帙浩繁
丛书相继问世 吴鞠通也正是在
这种背景下才有机会“来邀京师
检校《四库全书》” 能够从中看
到历代医家的著述从学术氛围来
看 在中医学的学术上自金 元 明代直至

清初 经过刘完素 王履 吴又可
叶天士等医学家的不断深入研究
和倡导 温病学说在理论上和实
践上已经逐步脱离《伤寒论》的
束缚而自成体系的趋势 特别是
叶天士的《温热论》和《临证指
南医案》的问世 对《温病条辨》
的成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温
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

篇中吴鞠通把各种温病按病变
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
别 分别论述它们的辨证论治 1
温热病 纵观三焦篇有关温热病
的全部内容虽然上 中 下三焦的
证候类型繁多 治疗方药有异但
自始至终以温热邪气损伤阴津为
主要特点 因此 治疗上始终以泄
热存阴为目的《温病条辨》三焦篇中所讲

述的温热病 沿上 中 下三焦传
变 按卫 气 营 血四个阶段 由
浅入深发展 在传变发展过程中
始终体现着温热伤阴这一特点在
治疗上 上焦用清热以保津中焦
无形热盛仍然用清法 有型热结
用下法 急下以存阴 下焦以滋阴
法为主 三焦温热病的治疗 都以
泄热存阴为原则 可以说 温热伤阴与泄热

存阴 是吴鞠通对温热病辨证论
治学术思想的核心  2 湿热病在
三焦篇中 吴鞠通把暑温伏暑中
属于暑湿病的证候与湿温病一同
归入湿热病范畴 因为其病因是
湿热邪气 湿热熏蒸 弥漫表里初
起卫分与气分的界限并不明显在
湿热未化燥的阶段一般又不入营
分 血分 往往始终留连气分 所以用卫气营

血辨证很难标示湿热病的传变发
展规律 而湿是重浊之邪 有自上
流下的特性 三焦辨证恰恰能清楚
的标明湿热邪气由上至下的传变
途径 所以书中论述湿热病很少用
卫气营血辨证 而是以三焦辨证为
纲领 综观三焦篇中湿热的内容始
终突出湿邪弥漫 阻滞气机这一特
点治疗上则强调祛除湿浊 宣畅气机湿去则

热不独存总而言之《温病条辨》三
焦篇中所讲述的湿热病在沿三焦传
变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体现着湿邪
弥漫 阻滞气机这一特点 在治疗上
上焦用轻宣肺气 化湿泄浊法 中焦
用辛开苦降 宣畅气机 健脾开胃法
下焦用淡渗利湿法 三焦湿热病的治
疗 都以祛除湿浊 宣畅气机为原则
吴氏对上 中 下三焦湿热病的治法可用开上

畅中 渗下六个字来概括《温病条
辨》为清代吴鞠通所著 是一部理
法 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这
书问世迄今已经200多年 因为对
温病的辨证论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
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被广大医家 所
称誉 效法 至今被看作是学习和研
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吴鞠通之
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这部在温病学发展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专著 除了他
本人的勤奋努力之外 与他所生活
的时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社会
环境来看 吴氏生活在清代中期的
乾隆 嘉庆 道光年间 他一生中
部分时间是出于清朝的鼎盛时期
“康乾盛世” 这个时期 清帝国的政
权相对稳定 比较重视发展文化人
民的生活也较为安定 这就为学者读书学习

致力于研究工作和著书立说提供
有利条件 因此《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等卷帙浩繁的丛书
相继问世 吴鞠通也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才有机会“来邀京师检校《四
库全书》” 能够从中看到历代医家
的著述 从学术氛围来看在中医学
的学术上 自金 元 明代 直至清初
经过刘完素 王履 吴又可叶天士等医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4:28 , Processed in 0.02917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