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800|回复: 0

《医学源流论》学习心得 (1)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112

回帖

9765

威望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16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医学源流论习心得 (1)
姚大鹏

用药如用兵的辨证论治想想

《医学源流论》的作者徐大椿字
灵胎 号洄溪此人对于学问的态
度诚恳至极 宗经法古却非陈旧
腐儒 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男
人 外人看来觉得他有点怕老婆实
为爱与尊重 徐出身书香世家若
一以贯之 这一辈子应是读书科举
做官 但他并不拘泥于此徐大椿说
时文有止境而经无止也 于是他便投身周易

易是最接近道的 经者次之同时
又旁通百家 音律书画兵法水利
中年以后 专攻医学乾隆召见他
入京两次 赞他直言质朴著书众
多 晚年隐于洄溪终年七十九岁
《医学源流论》是一部反映徐氏
辩证用药观的思想专著 有关元
气学说的论述 辨病与辩证 病与
主症 病与主方 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

之分辨 重视药性专能 提倡溯源
治学 反对滥用温补等观点 对后
世都颇有影响 徐氏针对当时医界
的现状和某些弊端结合《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 及其历代
中医名家贤言 从不同方面予以阐
述 目的是以正异说明其渊源故称
《医学源流论》书中所论内容广泛
个人观点鲜明 医论多不过干言但阐述透彻

富含哲理 耐人寻味 充分体现了
徐氏尊从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
其博学识广与丰厚的临证积累其
中某些篇章 如“用药如用兵论”
论说格外精彩广为流传被后世视
为论药佳作 徐氏在《源流论》里
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元气和生命
以及疾病的关系 并专门写了“元
气存亡论”的论文 认为元气在体内首先是

一种生理状态和活动支柱 亦即功
能表现和物质基础 若机体受到创
伤后 它在体内可产生一种免疫功
能 若元气受损或衰竭 则表示疾
病的预后不良乃至死亡等等 故在
治疗一切疾病时 都要以保护元气
和挽救元气为根本的前提 他认为
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两个方面 肾之
真水是元阴 命门之火是为元阳 阴阳相贯

水火既济 生化之机才会永恒不息
“命门为元气之根 真火之宅 一
阳居二阴之间 熏育之主 而五脏
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
此不能发”在治疗用药时 元阳不
足患者定慎升提发散之品 慎用辛
热香燥伤阴耗津之剂 这一系列论
述 增添了医者对元气 命门更深刻
的理论研究 长期的临床观察 详尽阐明命门

的实质以及元气和它的关系 他在
《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
化思想认为“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
遵古人所主何方 加减何药 自有法
度可循 乃不论何病 总以阴虚阳虚
等笼统之谈概之 而试以笼统不切之
药 然亦竟有愈者 或其病本轻 适欲
自愈 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 亦奏小
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

尚之药数种 不论何病何症 总以此
塞责 偶尔得效 自以为功 其或无
效 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徐
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 并未否定
灵活性的重要性“病有经有纬 有常
有变 有纯有杂 有整有乱并有从古
医书所无之病 历来无治法者 而其
病又实可愈” 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
况下 医生应当发挥好主观的创造性运用巧思

奇法“然后天下之病 千绪万端 而
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
难极险处参悟通澈 而后能临事不
眩”这种来自个人体悟 高度灵活的
技巧 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是任何规范无法全部包容或完全替
代的 徐氏对于方药的配伍运用也很
有见解 他坚决反对那种不顾病人具
体病情动辄用猛烈之药截邪气或以峻补之药

制邪气而取得一时疗效做法 反对
不辨虚实滥用补药 他认为用药之力
除考虑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外 还要
考虑其气 味 色 质 形及所生之地以
其偏性调和脏腑 他还强调方和药有
密切的关系 但方和药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按病用药 药虽切中 而立方无
法 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 方
虽良善 而其药有一二味 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

无药” 因此 他要求医家 在临床制
方遣药之时 务必切合病情作到既守
法度 又不拘泥于守旧 使所创制之方
“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 合观之
则无方不本于古法” 他的中医理论
新颖精深使我对元气 阴阳 用药等方
面都有了更多的理解 与此同时《源
流论》中“医小道也 精义也重任 也
贱工也”这句话又让我深思 古人崇尚以国家

大事为己任 以拯救黎源为本务医者
救一人而花费数日 甚至数月有时碰
上无能为力的病情 还不一定能起死
回生 比起泽被万物来说确实是小道
然而“古圣人之治病也 通于天地之
故究乎性命之源经络 脏腑 气血 骨
脉洞 然如见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药
以驱除而调剂之 其中自有玄机妙悟
不可得而言喻者 盖与造化相维其义不亦精乎”

其实现实告诉我们救一人与救千万人
其实更务实的是救一人 在当今社会
很少出现能够以一己之力拯救千万人
的情况而救死扶伤的对象往往是一小
部分人“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只有
立足于救好手里的每一个病人才有资
格说自己尽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义务
以其所掌握的全部医学知识和治疗手
段,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治病,这是医生职业的天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4:25 , Processed in 0.03173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