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93|回复: 0

《五十二病方》学习心得 (2)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112

回帖

9765

威望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1622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五十二病方》学习心得 (2)
姚大鹏

小症状可得出诊断结论

辨症不同于辨证 所谓辨证 即通
过四诊进行八纲 脏腑等辨证分析
病因 病机等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
征进行综合分析 辨别为何种病证
马王堆简帛 医书中的症状辨症治
疗学思想 即将疾病依据所表现症
状的不同特点 进一步区分为若干
小类 再制定与其相应的病名和治
疗方法 从症状出发所得出的诊断结论是对

或筋膜下的“十”字 双“十”字或“井”
字形切开 然后换药治疗 疽疽的
文献记载《灵枢?痈疽》曰 “热气
淳盛 下陷肌肤 筋髓枯 内连五脏
气血竭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
故命曰疽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
牛领之皮”热气淳盛 下陷肌肤 筋
髓枯 内连五脏 血气竭 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 故命疽 疽者上之皮大以坚

上如牛领之皮 痈者 其皮上薄以泽
此其候也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 外
科钤》卷四六论述到 “疽者 结陷于
内阴毒之气也 其肿不高 其痛不甚
其色沉黑 或如牛领之皮 其来不骤
其愈最难 或全不知痛痒 甚有疮毒
未形而精神先困 七恶叠见者 此其
毒将发而内先败 大危之候也”“疽者
沮也 为阴 属五脏毒攻于内其发缓而所患深沉

因病原禀于阴分中 盖阴血重浊 性
质多沉 故为伤筋蚀骨难治之症也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一)”
凡疮疡表面为漫肿平塌 皮色不变
不热少痛 未成脓难消 已成脓难溃
脓水清稀 破后难敛者 都称为疽“疽
者 五脏不调所生也 五脏主里气行
经络而沉 若喜怒不测 饮食不节阴
阳不和 则五脏不调 荣卫虚者 腠理则开寒客

经络之间 经络为寒所折 则荣卫稽
留于脉 荣者血也 卫者气也荣血得
寒则涩而不行 卫气从之 与寒相搏
亦壅遏不通 气者阳也 阳气蕴积则
生于热寒不散 故聚积成疽 脏气沉
行主里 故疽肿深厚 其上皮强如牛
领之皮 久则热胜于寒 热气淳盛蕴
结伤血也 血肉腐坏 化而为脓乃至
伤骨烂筋不可治而死也(《诸病源候论》卷三二)”

疽的治疗 疽可因感受外邪 邪气郁
于肌肉筋骨之间 气血凝滞而成 或
因情志内伤 气血失调 或因恣食炙
肥腻 痰凝湿滞而成 宋以前的疽仅
指无头疽 自宋《卫济宝书》 始见
有头疽的描述 现代中医按疽病 早
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
疽两大类 疽的治疗 汪机在《外科
理例?辨痈疽治法》提到 “治疽初发当以涓子

法为主 填补脏腑令实 勿令下陷之
邪延蔓 外以火灸 引邪透出使有穴
归而不乱攻 可转死为生 变凶为吉”
痔 痔的文献记载 《五十二病方》
将痔分为牡痔与牝痔 “牡”本义为公
兽 引申为阳 外 牡痔即外痔 “牝”
本义为母兽 引申为阴内 牝痔即内
痔 对牡痔的症状描述有 “有蠃肉出
或如鼠乳状 末大本小 有空(孔)其中”“多空

(孔)”“牡痔居窍旁 大者如枣 小者
如枣(核)”“牡痔之居窍(廉)大如
枣(核)时痒时痛”牡痔相当于现代
医学的肛瘘 是肛门及其周围生成瘘管
疮口突出 脓液外流不止的病症《五十
二病方》对牝痔的症状描述有 “痔入
窍中寸 状类牛 三口口然 后而溃出血
不后上向”“有空(孔)而脓血出”“有数
窍 蛲白徒道出” “未有巢者”“巢塞直者”“人州出不

可入”“血痔”“牝痔之入窍中寸 后而
溃出血 不后上向”对确认《五十二病
方》时代有关牡痔 牝痔命名基准十
分重要 病变部位在肛门里1寸左右
排便时出血 不大便时向上收缩到肛
门以内 此牝痔所述的症状和现代的
内痔症状描述完全一致 二 三期内痔
在排便时痔核脱出 排便后痔核 自行
回纳 排便时痔核溃破出血 便后痔核回纳出血

停止 我们不得不敬佩古人的观察痔
的广义概念 指九窍中小肉突起泛指
多种肛门部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
曰 “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 肠癖为痔”痔
系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
脉扩大 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 按其生
长部位不同分内痔 外痔及混合痔三种
该病多因平素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燥
热内生 下迫大肠 或久坐久立 远行或临产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7 04:33 , Processed in 0.0290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