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46|回复: 2

[游记] 参加泰州吴让之纪念馆开馆仪式

[复制链接]

660

主题

1862

回帖

1501万

威望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8089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巫晨

泰州政协文史委的李良主任,个把月前就和我打招呼,吴让之纪念馆即将建成,开馆之日,邀你参加。你是仪征的文史工作者,是吴让之的娘家人;你又是泰州姜堰人,吴让之在泰州生活了十年,所以你是双重身份,必须来喔。

我受宠若惊,早早安排好行程,2019年12月24日,我从北京回到仪征,25日赶到泰州市姜堰区,与从美国回来的学姐刘莉、从南京回来的学兄李勇及太太沈国琴、姜堰的学姐顾萍,在我家会面,他们是来看望我妈妈的,我妈曾是他们小学的班主任。26日我在家帮妈妈装电热水龙头和马桶盖,27日上午与我自己的部分小学同学见面吃个姜堰早茶,下午就直奔海陵区,到达鹏欣国际大酒店二楼六号厅,见到了李主任,他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呢,会议将在17时正式开始,我们请在场的泰兴文史专家张留林先生帮我们先合个影。
与李良合影.jpg 【与李良合影】

会场布置课桌式布局,但前面有两排沙发座,是给外请专家和泰州市、海陵区领导安排的,承李主任关照,给我也安排了个沙发座,说你是吴让之娘家人,必须坐前面沙发,我连连称谢,沾吴老爷子的光了。

座位上放着一个帆布文件袋,正面“吴让之纪念馆”,背面“笔颖楼”,白底蓝字,非常典雅。袋内有吴让之纪念馆的简介册页、吴让之纪念馆明信片、吴让之诞辰二百二十周年纪念封、还有《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的三份整版报纸。《泰州日报》上是袁晓庆的《吴让之的泰州艺术生活》;《泰州晚报》上是陈卿的《封神流动气象骏迈——吴让之寓泰篆刻摭谈》;《泰州晚报•颐周刊》上是记者宋燕的《晚清著名书画篆刻家吴让之纪念馆27日开馆》的报道。
帆布文件袋.jpg 【帆布文件袋】

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介绍到会的部分嘉宾和领导,我注意到除泰州市政协有领导出席外,泰州市海陵区的四套班子都有领导参会,我旁边坐的是海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建群、海陵区副区长孙佳玲。

会议首先播放了《吴让之与泰州》五分钟视频;

然后由海陵区孙群区长致辞;接着是专家发言,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李路平、扬州书法篆刻家祝竹、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等专家,先后就吴让之的学术地位、艺术成就、传承光大等话题发表了讲话;会议最后一个议程是揭牌,由泰州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和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共同为“吴让之纪念馆”揭开红绸,散会后我蹭热度与韩社长合个影。
吴让之纪念馆揭牌.jpg 【吴让之纪念馆揭牌】
与韩天衡合影.jpg 【与韩天衡合影】

会后我还与泰州文史研究者杨潇晨、李由之见面,他们都是我神交已久、微信正常交流但皆未谋面的朋友。吃饭时我还与泰州文化局的领导交流,建议抓住“大运河遗产点后续拓展申遗”的机遇,将运盐河(通扬运河)的文章做好做足。瓜洲伊娄河仅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才开通,已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运盐河开凿于西汉,我们仪征的欧阳埭开凿于东晋,比瓜洲伊娄河历史悠久得多,理应成为大运河遗产点。
李由之巫晨杨潇晨.jpg 【李由之巫晨杨潇晨合影】

28日上午,会议组织我们参观新落成的吴让之纪念馆,该馆坐落在泰州老城区靶场巷玉带河拐弯处,沿街是一座二层小楼,名曰“笔颖楼”,是晚清泰州名士、候选县丞尤金城和兄长尤金镳的别业,他们常在这里与文人雅聚,吴让之是其中的常客。
吴让之纪念馆.jpg 【吴让之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口的“吴让之纪念馆”匾额是韩天衡题写的,他也是建此纪念馆的首倡者。穿过小楼的门厅,可见到纪念馆是一座小小四合院,正对门厅的西侧房子里有吴让之简要年谱和半身塑像,塑像由戴文广先生创作;朝南的正房内是吴让之生平及艺术成就介绍展板,门口的楹联由辛尘所撰,联曰:“篆刻才艺灵府独辟位列晚清四大家之首,画书诗文凌轹同侪享誉近代一翘楚及今”,概括了吴让之的一生成就;朝北的房屋内是吴让之书法、篆刻、绘画作品陈列,多为复制品。整个展览资料收集很用心,他们从《真州学策》中,找到了吴让之嘉庆二十三年(1818)考入仪征县学的名册,还有吴让之所撰的《通鉴地理今释》刻印本。
吴让之生员名册.jpg 【吴让之生员名册】
吴让之《通鉴地理今释》.jpg 【吴让之《通鉴地理今释》】

李良主任留着长长的鬓角,看起来像个艺术家,几位年轻的同志都喊他“李爹(dia)”,李爹忙着陪韩天衡一行,跟我打一声招呼“怠慢了”,并安排另一位青年学者陈卿陪同我参观,我说不要紧,自家人。陈卿就是会议资料袋中泰州晚报《封神流动气象骏迈——吴让之寓泰篆刻摭谈》一文的作者,他跟我透露,正在编纂《吴让之年谱》,我表示敬佩,同时也暗自思忖:杨潇晨、李由之、陈卿,都是30多岁年纪,正是干事的时候,我们仪征研究文史能坐得住板凳的几位,都在五十大几往上了,后继乏人啊。
我和陈卿.jpg 【我和陈卿在吴让之纪念馆】

吴让之纪念馆还在建设中,已经开放的是这个四合院,紧邻着该院的北侧和西侧正在施工,一样的风格。希望纪念馆越办越好。
杨潇晨赶来了,说要带我看看泰州的其他古迹,问我最想去看什么?我说星期天不能耽误你休息,我自己看看然后坐火车回家。他说不行,李主任关照的,要陪我玩,吃过午饭才放我走。我只好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我想看看南门水门和学政试院。

我们仪征的东门也有旱门水门,南宋宝庆元年(1225)所建,旱门和城墙已经没有了,水门地面建筑也没了,但地下遗迹2007年3月实施清真寺河道截污整治工程时被发现,次年3月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仪征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北两厢石壁、东西四摆手(其中西北角摆手被施工破坏)、门道、石底板、木桩及北侧城墙等遗迹,出土了一批宋元遗物。水门宽7.7米,与金中都水关相同,比扬州宋北门水门略宽。后来将其填埋回到地下,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仪征东门水门.jpg 【仪征东门水门】

杨潇晨将我带到南门水门,忙颠颠回家送孩子去兴趣班,我一个人先玩起来。水门遗址宋、明叠加,东西两厢石壁、四摆手尚存但不甚完好,闸槽不太看得出来了,遗址用钢架和玻璃搭建了参观走廊,可以围绕水门走一圈,方便参观。小广场上有《万历泰州志》城池图,有泰州市民防局2013年6月树立的《南水门遗址志略》碑,可知南水门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还有2011年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省保碑。快看完水门时,杨潇晨回来了,我深有愧意,人家这么忙,还来陪我。
泰州南水门.jpg 【泰州南水门】

接着我们去了学政试院。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前广场有照壁、东西仪门、鼓楼,大门悬挂“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金字匾额,门厅雕梁画栋,据说是明代遗物。进去后左右两边是考试“号房”,一人一间,跟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号房一样,只是没那么多房间。

学政试院里面大概有五六进堂屋,分别成列着科举历史知识展板、与科举相关的食盒、灶具、试卷等实物,还有姜堰兄弟武状元刘荣庆、刘国庆的大刀,学政大人为新秀才颁簪花礼的蜡像场景等。

我之所以想去看看学政试院,是因为扬州所辖各县的秀才们都是在这里通过院试的。古代科举第一关是考秀才,第二关是考举人,第三关是考进士。大关里面还有小关,比如考秀才也有县试、府试、院试三关,仪征考生县试在仪征、府试在扬州、院试在泰州。阮元、吴让之都是在泰州通过院试的。学政试院里还有“清代从泰州学政试院考取秀才的三鼎甲”名单,我看到了仪征的几位:
杨谦,康熙十三年(1674)武状元;
陈倓,雍正十一年(1735)会元、状元;
谢增,道光三十年(1850)探花。
我发现展板缺了江德量,在这里补上,江德量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榜眼。
泰州学政试院.jpg 【泰州学政试院】

李主任来电话,他已经送别了韩天衡,到了北山寺,等我过去。我就和杨潇晨一起,离开学政试院,赶到北山寺。

北山寺是泰州的名刹,始建于唐代,泰州地势南高北低,北山寺建得高大雄伟,“所以阜地气,壮郡形也。”,解放后寺庙规模缩小,只剩大殿,2008年被大雪压塌,今天所见的新大殿是2010年重建的,吴让之曾题篆书门额 “北山开化禅院”。

李主任和两位朋友正坐在妙祥法师的茶座前喝茶,我和杨潇晨也加入围坐,我对李主任的精心安排再三表示感谢,他讲述了吴让之纪念馆起因、计划、实施、落成和活动安排的各种艰辛及故事,做成一件事真是不容易。我敬佩李主任运筹协调的能力,利用各种资源,终于成事。感慨仪征作为吴让之的家乡,我等作为研究仪征历史文化的人,没有做成纪念馆,愧对乡贤。

我们在北山寺用素餐,虽然无荤,但都是家乡小时候味道,可口下饭。闲聊中得知妙祥法师和我们仪征陈集地藏寺的昌尔法师熟悉,他们是在南京的同学。餐后,合影,道别,妙祥法师让寺中工作人员开车送我去火车站。
北山寺合影.jpg 【北山寺合影】

延伸阅读:吴让之简介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秀才,道光十六年(1836)与刘文淇同受李兰卿之邀,共撰《扬州水道记》;道光二十九年(1849)曾在扬州“分典文汇阁秘书、分辑《南史》注”;咸丰三年(1853)为避战乱,寓居泰州,时间长达十多年,同治九年(1870)在泰州离世,终年72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

吴让之54岁时,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来到泰州,先后寓居在姚正镛、岑镕(仲陶)、陈宝晋(守吾)、朱筑轩、徐震甲(东园)等士绅之家,为富家弟子课读、为寓居主人书画治印,以此立身。

吴让之与笔者家乡姜堰也有些关系,姜堰绅士刘汉臣(字麓樵),例授州同。咸丰三年(1853),他到扬州搜集阮氏积古斋、姚氏邃古堂散失的古书,舶载以归,筑“染素斋”以庋(guǐ )藏,延请吴让之到他家,为他镌刻藏书印。刘汉臣藏书之印主要有“卫书轩”、“染素斋”、“泰州刘汉臣麓樵氏印”、“刘汉臣字麓樵又字庚甫”、“购于癸丑扬州兵燹之后”等。吴让之在他家住了三年,曾以朱笔书《说文》一部赠之。跋云:“寄食三年,无以为报。”

吴让之在刘家不仅为其子弟课读,还为刘治印达88方,另刻砚作书画多件。咸丰四年(1854)刘家新居落成,吴让之特隶书长联一副:“势不因人,翁之乐者山林也;居虽近市,客亦知夫水月乎?”上款题曰:“麓樵以高西元先生所集联文属书泰州姜堰新居,以其文与近况有合故尔。”此联现存泰州守研斋后人处,之外尚存吴让之寓泰时期书画精品十数件。

仪征画家汪鋆也曾在泰州避乱,其间曾随吴学艺,他在《扬州画苑录》中说:“鋆乱后师事之,终日晤于泰州姚氏迟云山馆”。
汪鋆书影.jpg 【汪鋆《扬州画苑录》书影】

吴让之是晚清著名的书画篆刻家。早年师从邓石如(完白山人)的学生包世臣学书,他在《吴让之印稿自序》中说:“让之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摹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亦务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他有十年汉印的摹习功底,加之以邓石如汉隶书法为依归,书印相参,相得益彰。晚年寓居泰州,尤为精进,形成了独特的印风。他和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共称为“晚清四大家”,创造了自秦汉之后中国印学史上第二个高峰。

吴昌硕评价吴让之:“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吴让之绘画.jpg 【吴让之绘画】
吴让之篆刻.jpg 【吴让之篆刻】
吴让之书法.jpg 【吴让之书法】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72

回帖

2916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5800
发表于 2020-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篆刻下中那方印应该是“受辛”,不是“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26

回帖

2865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4511
发表于 2020-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空椅子 发表于 2020-1-5 21:10
篆刻下中那方印应该是“受辛”,不是“受平”。

同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1-9 20:35 , Processed in 0.1394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