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22|回复: 0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慧日泉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82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巫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粮食系统在工农桥南开了一家饭店叫慧日楼,生意很好。为什么叫慧日楼呢?是因为那儿有个慧日泉,苏东坡题名的。

我一直想去看看慧日泉什么样,始终未能如愿。2015年出版《阮元仪征事》的时候,需要用照片,还是向网友“大兵”求助的。“大兵”真名叫叶夏斌,我管理“中国仪征”政府网站时,大兵是铁粉,还请他做过版主,他当时在苏州上班,我去苏州开会时,约他见过面,才知道他父亲是仪征财政局老同志叶尚,我认识的。
慧日泉.jpg 【慧日泉(大兵摄)】

2016年7月24日,我刚刚“退居二线”不久,天宁社区组织小朋友搞暑假“画宝塔”活动,请我去给小朋友讲讲天宁寺塔的故事,我欣然前往,讲解结束后,我专门去寻找慧日泉,问了几个人,终于得见真容。

慧日泉其实是一口井,位于天宁寺塔北面“近水楼台”小区临工农路的一排门市房内,这排门市房门脸朝西,大概有十来间,中部有一间没有租出去、没有门匾和卷帘门、只有铁栅栏的,就是慧日泉的所在。从小区里面进去,发现这间屋变成了自行车库,里面乱七八糟停放了自行车、电瓶车和摩托车,有的车上面厚厚的灰尘,是多时不用的僵尸车。

慧日泉就被包围在群车之中,想靠近细看,天太热,我又搬不动车,作罢。井栏是青石的,依稀可见有字,墙上有文保碑,内容是“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慧日泉,年代(清代),仪征市人民政府二00九年六月二日公布,仪征市人民政府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立”。可见这个青石井栏是清代的。
慧日泉现状1.jpg 【慧日泉现状1】
慧日泉现状2.jpg 【慧日泉现状2】

慧日泉和宝塔,都是古代天宁寺里的遗物。天宁寺是宋代的名称,其前身是唐代的永和庵,宝塔是永和庵主持“泗州僧”为了“镇白沙”所建,这也是唐中期运河入江口延伸到白沙(仪征市区为唐代扬子县白沙镇)的一个证据。

县志记载慧日泉的信息:

在天宁禅寺。世传苏子瞻尝于寺写经,名其泉为“慧日”;

在天宁禅寺藏经楼下。翰林检讨、邑人程元基《记》略曰:“宋东坡先生自儋召还,欲归阳羡,买田以老。道出真州,爱楞伽庵地,留写《光明经》。庵,故寺中僧舍也。井隔院墙,暇日酌水品之,喜其清甘,题曰‘慧日泉’。渔洋山人《江深阁》诗云:‘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泉之重于真州也如此。适余居忧在籍,僧慧博重建兹寺后楼,光景一新。时邀余试泉烹茗,仿九龙竹垆故事。异日者,绘图志异,增一琳宫佳话,余尚能为慧博记之。”

天宁万寿禅寺,在县治东南,澄江桥西。始自唐景龙三年,泗州僧建佛塔七级,以镇白沙,创永和庵于塔后。宋崇宁中,僧道坚复建,赐名报恩光孝禅寺。政和中,改天宁禅院。后有楞伽庵,苏子瞻尝于此写经,故名。绍兴中,更今名。西有井,名慧日泉。
解读一下这几段信息:

天宁寺全称是“天宁万寿禅寺”,始建于唐景龙三年,当初叫永和庵;宋崇宁年间,僧人“道坚”复建,朝廷赐名“报恩光孝禅寺”;政和年间,改为天宁禅院,后面有僧房,因为苏轼曾在这里写经,得名“楞伽庵”;绍兴年间,更名为天宁万寿禅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赠太师,谥号“文忠”。北宋元符三年(1100),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从海南岛儋州流放地返回,准备去阳羡(今宜兴)买块地养老,途径真州,喜欢楞伽庵(天宁寺僧舍),留下小住,写《光明经》。隔壁院子里有井,苏轼品水感觉清新甘甜,就给这个井题了字:“慧日泉”(慧日是佛家用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佛光普照的意思)。

县志上有《天宁禅寺慧日泉记》作者程元基的传。程元基,字邑东,号兰渚,仪征人。父亲叫程燧。程元基学习成绩很好,20岁考取秀才,与前辈叶花南、柏蕴皋、袁简斋等名人宿游。乾隆庚辰(二十五年,1760)顺天乡试中举,任职元和县教谕。己丑(三十四年,1769)成进士,刚刚当上庶吉士,不巧碰上丁忧。回乡期间,倡修圣庙、奎光楼,受到文华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兼署漕运总督高晋的嘉奖。壬辰(三十七年,1772)散馆,授检讨,充咸安宫总裁。牵挂仪征县志有六十多年未修,安排地方文人陶鉴等,搜讨旧闻,纂成《志稿》若干卷。程元基著有《兰渚制艺》、《西翠轩诗钞》、《桐风蕉雨山房集》。儿子程铨,任湖北巡检。

程元基在仪征丁忧期间,天宁寺的僧人“慧博”重建天宁寺后楼,经常邀请他到慧日泉“试泉烹茗”,仿“九龙竹垆”故事,请程元基为天宁寺慧日泉绘图、题写,为千年古刹留下佳话,程元基遂为“慧博”写了《天宁禅寺慧日泉记》,上述苏轼与慧日泉的故事,就是程元基写在《记》里的。

程元基《记》中所述“九龙竹垆”的故事,说的是无锡惠山寺藏有明代九龙山人王绂(fú)(1362-1416)、履斋、吴珵、张宗苍等人所作的《惠山听松庵竹垆山房》组图共四幅,乾隆皇帝每次南巡经过无锡,都要在惠山寺竹垆山房品茶和观赏竹垆图轴,与随驾大臣诗文唱和,一并归入卷册,赐寺僧收藏。如乾隆诗其一:

竹鼎茅斋学惠山,浮香消得片时闲。
岭云拖雨拂吟席,何异九龙荟蔚间。

乾隆题咏惠山听松庵竹垆山房图,有《听松庵竹垆煎茶迭旧作韵》册页。
乾隆惠山竹垆山房图册页.jpg 【乾隆题咏惠山听松庵竹垆山房图册页】

程元基在《记》中还提到:渔洋山人曾经有《江深阁》诗,其中有“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的句子,可见慧日泉在真州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渔洋山人就是王渔洋。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

王渔洋于顺治十六年(1659)任扬州府推官,十七年(1660)春到任,康熙四年(1665)七月离扬赴京任职礼部。在扬州五年时间,所以有“自怜五载真州客”之句。

王渔洋在扬州期间,有督修高邮文游台题《文游台记》、扬州红桥修禊、如皋水绘园修禊等文化活动,他是高产诗人,“昼了公事,夜接词人”,诗作四千余首,与仪征有关系的有顺治十八年(1661)的《銮江倡和集》、康熙元年(1662)的《真州绝句》等。县志上收录了王渔洋吟咏仪征古迹的诗,摘录两首:

《江深阁》
秃鬓先生六百年,波光不改旧山川。
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

《真州南郭》
真州城南天下稀,人家终日在清晖。
长桥渔浦晚潮落,曲港丛祠水鹤飞。
新月初黄映江出,远山一碧送船归。
白沙洲上楼台静,好与提壶坐翠微。

王渔洋的五首《真州绝句》,其四是最有名气的: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而《真州绝句》其五,还考证柳耆卿墓在真州。

县志上是这样记载的:

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宋仁宗朝,耆卿为屯田员外郎,尝以词调应制。今失所在。按,王士禛《分甘馀话》云:“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然今仪真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余少在维扬,有诗云: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柳永(984-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人,生于费县,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所以时人又称他柳屯田。

柳永官虽不大,但宦游各地,多次经过和逗留扬州,晚年定居润州。他是北宋著名词人,所填新词深受歌伎喜爱,传说他晚年生活清苦,全靠歌伎接济,连安葬也是歌伎们凑的钱。

县志上说柳永的墓在胥浦,依据是王渔洋的考证,他说柳永墓在“仪真西,仙人掌”,并说他年轻时在扬州曾写过《过真州仙人掌吊柳耆卿墓》诗,说的就是这件事。

然而,即便是编撰县志的人,也不确定柳永墓在哪里。“今仙人掌,仪真无此地名,不知其何所据也。”

仪征有没有“仙人掌”这个地方?我请教过很多人,有人说化纤研究院地身原来有个古墓,不知是不是的,但早就被化纤推平建房子了。古代园林研究专家、北京农学院王建文博士对此也很有兴趣,他在研究陈文述(1771-1843,钱塘人,字云伯,号退庵。嘉庆五年1800举人,道光二年1822任江都县令,迁淮南监掣同知)诗时看到有一段话:“余春日道经甘泉山下,林冢相望,询其地,仙人掌也。岂昔隶真州、今隶甘泉耶?问耆卿墓,亦无有知者。”王博士托我方便时找找。甘泉山在邗江,我请教过仪征大仪镇的刘通主任,请他向邗江甘泉的朋友问问,我也曾请教扬州文史专家韦明铧先生,皆曰不知“仙人掌”地名。

倘若有了“仙人掌”线索,我肯定会写一篇《探访仪征古迹之柳永墓》。

县志上还转载了这么一段话:“曾达臣《独醒志》: ‘耆卿墓在枣阳县之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会。’则柳墓不在真州也。或传误耳。”这是说柳永墓在枣阳。

柳永的墓到底在哪?如今除了真州说、枣阳说,还有襄阳说、润州说。从古到今,都存在着“抢名人”现象,赵翼(1727-1814,号瓯北,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主讲仪征乐仪书院、泰州安定书院)有诗说得好:
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绝世豪。
汉上无坟人吊柳,漳南有冢客疑曹。
金茎名竟移沙渚,铁板声休唱浪淘。
我趁晓风残月到,纵无魂在亦萧骚。

康熙五十三年(1714),许彪重修仪真县学名宦祠,将王渔洋入祀其中。

说完了程元基《天宁禅寺慧日泉记》中提到的九龙竹垆、王渔洋和考证柳永墓的故事,再回到慧日泉主题,延伸阅读苏东坡在真州。
县志在介绍宋东园的词条里,记载了米芾与苏轼在真州的一则交往故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夏天,苏轼在真州时病了,住在了东园,有一天刚刚睡起,只见米元章冒着酷热赶到东园,给他送来了麦门冬(一种中药),苏轼很是感动,为此赋诗一首: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这首诗在南宋嘉定初年被运判林拱辰刻在了复建的东园“共乐堂”的北窗。

米芾当时在发运司管勾文字,他与苏轼在真州还有其他的交往记载:

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和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都在大赦之列,秦观从雷州北归,走到藤州(广西藤县)就去世了。米芾看到苏轼题在扇面的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及苏轼的跋语,顿生无限感慨,遂当着苏轼的面,书写下了这首词和跋语,让苏轼观看。苏轼看后不住点头称善,感叹道:这样做,我们对得起少游了!此帖后来传至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观,将米芾书写的秦观的词,苏轼的跋语,刻在一块石碑上。

这期间,苏轼与米芾多有书信往还,或探讨书文艺术,或通报病情,或致思念之意。

《与米元章》(二十一):“两日来,疾有增无减。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也。儿子于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之未半,跃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天下岂常如我辈愦愦耶!公不久当自有大名,不劳我辈说也。愿欲与公谈,则实能,想当更后数日耶?”此信表达了苏轼对米芾《宝月观赋》的极力赞美之情。

《与米元章》(二十五):“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年瘴毒耶?今真见之矣,余无足言者。”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米芾还邀请东坡到海岳庵,同游西山。逭暑西山书院南窗松竹下,话罗浮见赤猿之事。

苏东坡将离开真州,带病来别。对米芾说:“待不来,窃恐真州人俱道放着天下第一等人米元章,不别而去也。”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病逝于常州。八月中秋,米芾得苏东坡去世的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

写到这里笔者有疑问,苏轼获赦是元符三年(1100)四月,到达真州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去世是七月。我在《阮元仪征事》中,曾记述阮元在《揅经室集》再续集卷六中,有《乘二礼芦洲船宿真州旧江口宋梅花院记苏公病宋梅二事》一文,考证苏轼到真州即病倒,患的是“回头瘴”。苏轼在真州与病魔作斗争,还能有闲情逸致写经文品泉水吗?

查帅国华《真州史话》,有《苏东坡三到真州》一文,考证苏轼一生,至少三次到过真州,第一次是元丰七年(1084)八月上旬,苏轼到金陵与王安石相会,应真州知州之邀来仪,小住州学20多天,九月初离开。就是这一次,苏轼在楞伽庵写经、品茶、题“慧日泉”;第二次是绍圣元年(1094)六月,苏轼被贬经过真州,短暂停留;第三次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苏轼获赦北归路过真州病了,米芾给他送中药、安排他住东园休养、与他书信往来。看到此文就释然了,苏轼题“慧日泉”是元丰七年(1084)第一次来真州的事,并不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获赦从海南岛儋州回来这一次。程元基的《天宁禅寺慧日泉记》,没有帅国华考证得详细准确。

帅国华是原仪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在任期间和退休以后,有多部研究仪征历史著作面世。帅老是前辈,治学严谨,是我们文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他和我是老乡,姜堰人。神奇的是,现任仪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邓桂安,亦有多部研究仪征历史著作出版,也是我老乡,姜堰人。朋友们常说,这是研究仪征历史的“姜堰人现象”。

苏东坡有两件遗物,一件是文房紫金砚,一件是煮茶石铫子。紫金砚落到了米芾手里,石铫子落到了尤荫手里。关于米芾与紫金砚的故事,详见《壮观亭与鉴远楼》一文;尤荫与石铫子的故事,详见《阮元仪征事》之“特晤尤水村”一节,探访记《市河》一文中也有叙述。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5-7 17:22 , Processed in 0.05450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