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宣传

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462|回复: 1

[宣传] 十二圩古盐运河与仪扬河、大运河的渊源

[复制链接]

4798

主题

19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318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条运河,一段历史。大运河蜿蜒千里,运河文化源远流长。2500年前,当大运河从邗沟发端时,扬州从此迈上了依水而兴的国际大都会征程;100多年前,位于扬州西南50华里的十二圩因盐而兴,开启了运河沿线最年轻市镇的传奇。从1873年到1930年,一个甲子的旷世繁华,让十二圩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盐运史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页。本版为您讲述“盐都”十二圩的兴盛往事。

写大运河的历史,一般都从《左传》说起,鲁哀公九年(前486),“吴城邗,沟通江淮”寥寥七个字,信息量严重不够。比如,邗沟是从哪里到哪里沟通江淮的?与淮河和长江的连接点分别在哪里?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江都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可见邗沟与淮水的连接处是射阳湖,与长江的连接处是江都的江水祠。

东汉应劭的《地理风俗记》说:“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旧江水道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县城临江。”这里的解读是,邗沟在江都县城附近的江水祠与长江相连,江水祠是祭祀伍子胥的。

汉代的江都县城在哪里呢?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江都故城在县西南四十六里,城临江水,今为水所侵,无复余地。”清代著名学者刘文淇撰《扬州水道记》考证,这里的“县”指的是北宋的江都县城,与唐代的江都县城在同一个地方,而《新唐书·地理志》则指明:江都县在雷塘西十一里。这就锁定了汉代江都县城的位置,在北宋江都县城西南四十六里。在地图上做个作业,距离扬州唐城遗址西南四十六里的地方,正是现在仪征市区东南一带。

吴家兴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扬州古港史》,第一幅插图“长江镇扬河段历史变迁图”,将江都故城标注在仪征市区以东带子沟附近。

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由于长江水位后退,原来从江都故城附近受江的邗沟逐渐淤塞,史称“江都水断”,为了保证通航,另开了新河并筑欧阳埭(今三条埂),引江入埭,这条长六十里的新河直通广陵城,与长江接口处,建了个城池来守卫,叫欧阳戍,清初顾祖禹《方舆纪要》考证说:仪征有欧阳戍,在县东北十里。而这条新河,就是今天的仪扬河。

南北朝时期,南齐建元二年在白沙洲置一军,可知白沙洲已经成陆。

隋炀帝巡幸江都,沿运河置江都宫、扬子宫。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复置县,名为扬子县治白沙镇,这是仪征县城设置在运河入江口的开始。代宗广德年间,宰相兼两淮转运使刘晏在此设置扬子巡院,这是稽查管理运河漕运盐运的机构。

五代时期,运河的作用主要是战争。吴国国主杨溥来白沙检阅水师,白沙镇因此改名为迎銮镇,而运河入江的“銮江口”,多次出现在史志上。后周显德四年,周世宗破南唐兵于銮江口;五年,世宗入迎銮,击唐兵,破之。

北宋建隆元年,宋太祖亲征李重进,习舟师于迎銮镇。乾德二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升建安军为真州军事,除“铸造金像仪容逼真”外,真州的水运优势是促使其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处运河入江的关键位置,仪征自唐宋以来,就是漕运和盐运的重要枢纽城市,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专司漕盐的衙门和官吏。“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真州东园记》开篇中所描述的。彼时的仪征,江河交汇,漕运枢纽,成为江淮一带鼎盛一时的繁华富庶之地。

唐乾元年间仪征开始设扬子巡院,乾符后改为发运使。五代时置转运司,北宋在仪征(时为真州)设江淮置制发运司、榷货务、巡院,南宋还建有盐仓,元代设批验盐引所,明代设盐漕察院(批验盐引所)、盐法道、督捆厅、巡检司,清代在仪征天池设置了两淮巡盐御史衙署、监掣同知署、批验所、搜盐厅、江掣厅、盐厅,同治十二年还设置了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

古代的真扬运河有些时候比今天的长。今天的仪扬运河在仪征南门泗源沟入江,而宋代的运河还延伸到长芦(今六合长芦镇)乃至更远的宣化镇(六合)。史书记载,天禧年间,发运使范仲淹首开长芦西河;天圣三年,发运副使张伦凿通长芦河口;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宗原又开了靖安河(还在长芦河上游),这些措施,可以使江船避开黄天荡天险。

唐宋以降,历代对仪征入江口多有修缮,宋太宗雍熙年间,真州转运使乔维岳在建安军“始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这是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复闸。欧洲最早的复闸记载是1373年荷兰运河,比我们真州乔维岳的“二斗门”晚了380年。明代修建了五坝四闸,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在为仪真好友李柷写的《青莲阁记》中,赞誉真州是“天下之轴”。清代乾隆皇帝特下谕旨:仪征河道三年大挑(疏浚)一次,所需经费在盐运司库一半充公项下动支。两淮巡盐御史曹寅亲自督办运河工程并撰《重修东关石闸记》。

在仪扬运河新城段的南岸,建有一座卧虎闸,由闸向南,另有一条通江的人工运河,叫珠金沙河,它是仪征的又一处重要的入江口。在(隆庆申志)《仪真县志》的元疆域图中,扬子县城左侧的通江河,就是珠金沙河,因宋代这里叫珠金里而得名,入江的地方,叫旧港。

南宋德佑二年(1276)二月二十九日,文天祥从元军俘虏营中逃脱来到真州,在真州逗留了三天,留下了《真州清边堂与苗守再成议兴复题苏武忠节图》三首、《真州杂赋》七首、《出真州》十三首等诗篇。在《真州杂赋》七首中,有这样一首诗:

我作珠金沙上游,诸君冠盖渡瓜洲。

淮云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头。

可见珠金沙河在宋代就有的。

元朝建立后一度依仗海运,但是海运风高浪急损失巨大,只好又重修运河,现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在元代郭守敬的设计和指挥下完成的,对应真州这一段,因宋元战争对真州运河有较大破坏,而新城又是扬子县的县城,所以珠金沙河得到了大力疏浚,“泰定元年,珠金沙河淤湮,诏发民丁浚之”。

明代在珠金沙河入江口的旧港,设置了巡检司,这个是专门用于盐漕缉私的机构,后来巡检司迁至仪征城南,原址上建成了准提庵。

清代太平天国战争后,为了恢复经济、安置湘军,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曾国藩于同治四年(1865)议,将淮盐总栈由泰兴口岸迁回仪征,由于运口淤塞,先放在瓜洲,后因瓜洲坍江,而决心移栈到十二圩,同治十二年,组织疏浚了珠金沙河(盐河),将旧港以南约3公里的入江河道(新坝河)打通,从而连通了仪扬运河与十二圩,实现了运河与长江之间的畅通。

疏浚后的珠金沙河(盐河),其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于十二圩的盐运。

该河北段经新城卧虎闸与仪扬运河相连,南段在两淮盐运总栈官署西拐弯向东是为引河,引河从官署门前流过,直到大门东边两百多步,通到东仓后面。这条引河是为了方便从运河过来的盐船停泊卸货进仓用的,同时也方便江船从仓南面直接上货入江,所以这条引河又叫做坞河。

坞河的北岸是淮盐总栈官署,南岸是盐仓,盐仓南面是一条新埂,一字长蛇阵东西向展开,临江正好用来建码头。江边竖起三座牌坊,中间是中门,左右是东西盐仓,在中门内的左右两侧,还树立了旗杆。每座门前都建有栈道直通江心,方便江船停靠。

从江边到总栈,中间隔着坞河河道,为了方便工作,在中门后的坞河上设置了浮桥,坞河的河面很宽,有二十七丈!浮桥使用了六艘桥船,首尾衔接,在桥船的两边还设有栏杆,过船时浮桥打开,过人时浮桥封闭,这样一来,官员从盐栈来江边工作,渡河越埂入江,一气呵成,方便快捷。

由淮盐总栈、坞河、浮桥、盐仓、牌坊、码头、栈桥组合起来的栈浦地区,就像是一个整体大单位,这中坊就像是总的大门,而从码头进入中门就像是大单位的正道,整个规制看起来宏伟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主题

3159

回帖

21万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0466904
发表于 2020-12-15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四川省成都市 联通
一代一代的仪征人翻阅这段历史,一次又一次向身后的人们转述。

仪征的漕运史,是仪征曾经最辉煌的年代,从刘晏到曹寅,多少著名长官操劳仪征的河水,仪征的船,仪征船闸和五垻上的几十万民夫。
由唐至清,全国官民都知道仪征大码头。

仪征人其实很厉害。元明清三代,京都在北方,官员下了京杭大运河一路航行到杭州,沿途船闸次第开闸放水冲船。仪征漕河闹水荒,在沿河的田里刮水,运到漕河,好让漕运的船不再搁浅。

老东门的船闸遗址埋藏着一段民族耻辱。河道里那两米宽十几米长的木桩带,是宋皇下诏阻止敌人船运。仪征人把那份诏书执行到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参与投票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9-29 21:34 , Processed in 0.03350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