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文手写诗刊 于 2021-7-28 07:10 编辑
仪征残联举办姚大鹏报纸剪贴收藏展 姚大鹏 2月3日下午,姚大鹏剪贴收藏40年的报纸报头作品应残联之邀在残联4楼大厅会议室展出。剪贴的内容以报头文化系列文化为主,有书法报头,有国画报头,更有丰富精美的图文报头,各类报头总数有32000多枚,还有中医秘方偏方小方之类剪贴14000多种,有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剪贴20000余种,有时事政治,字有诗歌散文,还有连载小说,有10多年中医学习心得笔记120多万字,总计400多本,堆满了会议大厅的超长会议桌。 说到我集报的兴趣,主要从小受父母影响,因为母亲和父亲曾经都是优秀的中学教师,他们在那个年代读书学习的主要媒介就是报纸,所以母亲和父亲最初就是在读报和剪贴收藏热的那个年代开始相识相爱的。 听父亲说,他从我4岁得脑膜炎病起,就开始为我筹谋报纸剪贴作准备,每年为我订3到5种报刊,作为礼物送给我学习剪贴和收藏;父亲亲历见证了我从一个痴呆儿在曼长的剪贴收藏岁月中,漫漫的有了记忆,思维也一步一步的灵活起来了, 偶尔也能帮助家里做点简単的家务劳动,每当看到我因小小收获而开心时,他们的眼神和笑脸一定会绽放得比我更开心。我也常常用节省的零花钱买老报纸用于剪贴收藏。 剪报几十年,剪贴得最多、使我受益最多的当属《中医报》。那中医药的调理与养生让我受益无穷,当然不仅仅是治愈了我的痴呆病,更重要的是剪出了人生,看着我粘贴成几十本厚重的剪贴册。春耕夏播,秋收冬藏,那帧帧剪报,就是一本本千百年中医文化的传承之歌。 我的中医剪报,是一首首春天的歌。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当人们患病需要救治时,大多数人因陋就简、因才施艺,使用民间传承的针灸推拿或汤药,让患者花钱不多还能达到祛病康复的目的。听父亲说,我小时候经常头痛脑热、着凉拉稀,她就拿出笔记本方剂剪贴,花上几分钱或几毛钱,抓点药煎汤内服,两三天就好了。父亲多年的肠胃病也是这样治好的。父母为我早起煎药散发出草药味,构成了我童年的记忆。 当年城南废品总站如山的旧报纸让我陶醉其中。翻找到中医报我必阅读,筛选,回家剪贴。细想起来正是三十年的读报剪贴,普及了我的中医文化知识,开阔了我的知识面,提升了我对中医药比较宏观理性的了解和思考。后来,我依照中医文化版面风格。每日写点思考笔记,累积下来也有了一百多万字的学习心得。 我的中医剪报,是一首奋进的歌。后来,我把它发展成我的“古中医药传承与研究公众号电子专刊” 。但我还是习惯于每天剪贴、每天积攒。让这些锦绣之作以剪报的形式存在是我长期的习惯。初心不改,剪报成行。在我看来,这帧帧剪报,是一点点繁星,是一树树花开。这帧帧剪报仿佛一艘艘航船,满载经典篇章,游弋在我的书桌上,停泊在我的书架上,随时翻阅,随时起航。那民间实用的方药,那古人的智慧的积淀,都给予我更加丰厚的精神能量和更加深厚的医理基石! 南宋诗人尤袤在谈读书时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面对自己剪辑的几十本《中医养生剪贴》,我常常心动如潮。那岂止是一本本普通的剪报?那实在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一张张振翅欲飞的书页,那一个个治病救人的文字,在我心中欢歌翱翔,激励着我不断去书写中医药传承人的时代篇章! 随着进一步学习,我对中医药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医药历经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之一,也是最贴近自然最适合人类命运发展的科学,在有史记载的几次波及面非常大的影响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疫情时,中医药发挥了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化险为夷的巨大作用,护佑了整个民族的血脉延续。这使我更加坚信中医学的渊博和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