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724|回复: 2

[随笔] 谈汉武帝的“天马“情结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5

回帖

614

积分

高中生

Rank: 3Rank: 3

金钱
10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林-下-散-人 于 2022-12-26 09:34 编辑




说说汉武帝的天马情结




      汉武帝开通汉道,是为了经营西域。经营西域其实质是领土的无限扩张。满足帝王天下一统,四夷宾服的政治需求。这种 ”王者无外” 的政治文化和帝王个人的私欲结合起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而这种结合,在中央集权专制帝国的政治话语中又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
       汉武帝派李广利两征大宛,就是汉武帝帝王天下观恶性膨胀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出于汉武帝个人恶劣的情欲。他是要去西域搜罗更多的奇珍异宝,如天马,大鸟卵,西域善眩人等等,以满足其穷奢极欲。
       第一次伐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属国六干骑应就是从河西各属国征发而来。这本身就带有歧视性质,这是驱使属国子弟去当炮灰。至于数万的郡国恶少那就是从全国抓来的,说他们是恶少年,是品行不端的人。他们真的都是“恶少”? 可信吗?统帅李广利则是汉武帝宠姬李氏的弟弟。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刚到大宛的边境就被击溃了。两年时间,队伍撤回到敦煌时,还剩“十之一二”。数万年青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成了西域道上的枯骨。
      第二次伐宛,“出敦煌者六万人,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骆驼以万数”。第一次伐宛,设置了酒泉郡,修筑了令居以西的汉塞。第二次为伐宛“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谪,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以致使“天下骚动”。汉武帝一方面派出大军征伐大宛,另一方面又大兴土木修筑河西汉塞,以至于到了“天下骚动,”动摇国本的程度。你以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战略意图?别告诉我他在下一盘什么大棋。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天子好宛马”,是为了得到大宛的汗血马。
      汉武帝十分喜欢好马,起初” 得神马于渥洼水中” 。是屯田敦煌的中原戍卒暴利长发现当地野马中有形态资质与内地马种不同的“奇导者”,捕获献上。汉武帝称其为“神马”“天马”。后来张骞出使乌孙,带回的马又被命名为“天马”。在伐大宛得到了更为骠悍健美的“汗血马”后。便把乌孙马改称为 ”西极” ,将大宛马称为” 天马” 。李广利两次西征以后,由于 ”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满足皇帝的天马爱好成了中西交往的外交主题。”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及望“。
      汉武帝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天马情结呢?因为在中国上古时代,马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人们的崇拜,与天上的龙一般,天马就是神龙,被赋与了天神的神秘意义。”天马从西北来”, 是上天的神秘启示,是皇帝的崇高德行和一统天下正当性的体现。汉武帝的,<< 西极天马歌>>这样写道,
          天马来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威灵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天马西来”被上升到受命于天,威服四夷的政治高度,当然值得君王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以致不惜通过战争的手段去掠夺。古代的专制集权社会,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皇帝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宣示其君临天下的合法性。所以,历代帝王都垄断了祭天即和天神沟通的权利。对上天和祖宗的祭祀贯穿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整个中国古代史。
       无庸讳言,汗血马骠壮的形体,优美的姿态,威灵而奇异的风神,也对汉武帝有着极大的诱惑。把汗血马当宠物,是绝对时尚而高雅的爱好。所以他不惜牺牲十几万国人的生命,不惜全国陷入“骚然”, 以战争的手段赌上国运去追求。现在,我们的一些专家,完全忽略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说什么马是当时的战略资源,汉武帝伐宛,是为取得良马以改良汉朝军马的品种,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云云。这样的战略意图,不见任何史书有明确的记载,都出于大小专家的附会和想当然,而汉武帝为追求“神马,天马“不惜劳师远征,一战再战倒是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在冷兵器时代,马确实是战略物资,当时汉朝对马政十分重视,养马规模很大。除了民间养马之外,国家在河西及西北边地设有多处马场,养有数十万匹马。这些马很多都是来自匈奴草原和乌孙的善马,马的品种并不差。要说改良马种,李广利远征大宛也只是“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出征时浩浩荡荡的队伍,回来时,“入玉门关者万余人,军马千余匹”。这其中还有几匹善马?即使这几十匹善马都回到了玉门关内,但和当时的养马规模相比不值一提,能指望它去改良马的品种?汉武帝通过战争掠夺和使节来往所得到的天马数量更是有限的。从他只在”离宫别观”旁种了一些汗血马爱吃的苜蓿来看。他耗费巨大国力弄回来的汗血马,只是他的宠物而已,不可能用它去改良马种。说李广利伐宛取天马是汉武帝的战略举措,真是无稽之谈。数万将士却因为“天子好宛马”而永远地葬身在了沙漠道上,血洒在西域荒城之下。   
      在李广利伐宛后,“而汉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得到天马后,汉武帝追求西域奇珍异宝的脚步并未停息。追求威德遍于四海的脚步并未停息。一直到他的晚年,他沒有力气再去折腾的时候,大汉朝被他折腾得千疮百孔,民怨沸腾,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再也无力支撑他恣意妄为的时候。才停下了折腾的脚步。当桑弘羊等一干大臣上书建议他说,西域轮台有五千顷可以垦殖的土地,可以“募民壮健敢涉者,益垦溉田”。并派出部队保护。“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这一次,他不得不否决了大臣们的建议,并下诏对自己过去在开拓西域,抗击匈奴问题上的一些任性的行为作了检讨。认识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这就是所谓的“轮台罪己诏” 。从此后,汉武帝不得不改弦易辙,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即使下诏罪己,他也是避重就轻,把责任大都推给了大臣。
       到汉宣帝时期,汉朝还是在轮台屯田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并在西域楼兰至龟兹修筑了亭障烽燧。这不是因为宣帝时汉朝更强大了,而是因为西域的形势和武帝时已大不相同。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小国是不是归附汉朝,并不取决于这些小国的意愿,而是取决于汉朝和匈奴的搏弈。在匈奴势力强盛时,汉朝强行地经营塔里木盆地,等于是汉朝将与匈奴的战场放在了离本土数千里以外蛮荒之地,兵力的调动,后勤的供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西域诸国的叛服无常,这些足以拖垮一个强盛的大国。汉武帝以身试险,造成了汉朝国力极大的耗损。甚至于在国内造成了严重的人道灾难。所以说,汉武帝时经营西域的条件是极不成熟的。遗憾的是,汉武帝到晚年才认识到这一点。汉宣帝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匈奴在汉朝的不断打击和其内部矛盾激化的双重作用下,势力已大大的衰落,进而全面的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这时,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对那里进行全面的经营才有了可能。
       汉武帝好四夷之功,穷兵黩武,热衷于开边拓土,以威服四海,固然有其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也和汉武帝好大喜功,恣意妄为,放纵个人恶劣的情欲有关。同时,因为汉武帝的政策导向和个人性格,使朝廷充斥着 “勇锐轻死之士,投机谀上之徒”。一些荒腔走板的重大决策的形成都是君臣互动的结果。在经略西域的问题上,张骞的撺掇无疑起了很大的坏作用。
       国朝以来,在一些历史读物中,我们见识了太多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些专家学者津津乐道于汉武帝伐宛取天马表现的”骋步万里,降服四夷的雄心” ,津津乐道于”天马” 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的大汉精神,口口声声”大汉气象“是如何”雄浑闳阔” 。在现今的一些文艺作品中,更是把汉武帝的形象塑造得光彩照人。简直就是为国为民的一代好君王。乃至更有甚者,一些人竭力歌颂秦始皇,歌颂康熙大帝,雍正大帝,。歌颂所谓的历史上的中华盛世。这些御用的文人,他们在给民众进行历史教育时,故意忽略了,掩盖了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所谓有为君王们的本质。那就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刑峻法,视国家为私产,视人民为草芥。掩盖了那一个个盛世下人民的苦难与血泪。汉武帝的所谓文治武功,是以千千万万人民的白骨垒成的。人命在他眼里只是一根草,老百姓就是一群他可以任意驱使的牛羊,” 安平榨其力,战时用其死” 。汉武帝时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争。倾全国之力修筑西起敦煌,东到朝鲜半岛乐浪郡的汉塞。还动不动就征发数万郡国恶少;征发十几万二十几万甲卒,征伐遥远的塔里木盆及葱领以西诸国;动不动就带着十几万大军巡边,炫耀武力;连续不断地东巡海上,寻求神仙,一次次被骗而不醒悟;动不动就进行大规模的强制性的移民,把山東的富户豪强迁移到关中,把穷苦百姓迁移到荒凉的边境。在这些重大行动中,也只有对匈战争及其相关联的修筑汉塞,移民实边具有正当性。在汉代,人口是极为金贵的,人就是生产力。他却如此的不惜民命,耗损民力,来满足他威霸四方的个人意志。汉武帝的苛暴几乎涉及帝国内的每个家庭。
      当今之世,为历史上一干大帝大唱赞歌沉渣泛起,说明我们的历史叙事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我们的一些历史学者,以现代极端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叙述历史。认为王朝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帝国的所谓强盛,就可以剥夺人民的自由与生命,用人民的血肉之躯来成就统治者的雄才大略,四夷之功。这样的历史叙事和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为文明社会所不容。汉武帝不去经营西域,对后世的中原王朝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历史无法假设。而己经发生的历史却悲惨而又令人窒息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把史书上无数鲜活的生命看着冰冷的数字,而把秦皇汉武当作血肉丰满的英雄来顶礼膜拜,这样的历史叙事是何等的荒谬?这恐怕不只是一些人的认知问题。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使人细思极恐。孔子的时代知识分子就知道民为重,君为轻 ,就知道民为邦本 ,在今天的社会仍用这种意识形态去叙述历史居然大行其道,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倒退和悲哀。
   这些无良的历史叙述者,如果生在那个强盛时代,他可能就是被强迫远征的恶少,可能就是征发戍边的甲卒,可能就是倍受歧视的七科谪中的一员,随时会被抓去服兵役劳役:可能就会被处以宫刑,扔进蚕室,任其挣扎,听天由命。你以为你是谁?这些人若穿越到汉武帝治下,还会歌颂汉武帝吗?你就是凭一支秃笔歌功颂德,挣得天大的功名,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或只是因为皇帝心情不畅而被削官、夺爵、赐死,你的家人会世世为奴。你愿意生活在那样的盛世吗?帝国威加四海了,小民却飘零无依。臭名昭著的暴君秦始皇汉武帝成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还谈什么社会主义价值观,还谈什么唯物史观。这些美化封帝王的御用文人们,他们愧对中华民族的先人。   
       政治文明演化到近代,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无任是什么样的利益集团哪怕是独夫民贱,取得政权后都要披上为老百姓服务的外衣,标榜其政权性质是代表人民的。而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却都明明白白告诉你,江山社稷都是一家一姓私有的,或姓赢,或姓刘,或姓李。大清朝姓爱新觉罗。其他所有人都是一家一姓的臣仆。封建皇帝所有的内政外交措施,都是为维护家族统治服务的。他们头脑里国家和人民的概念和现代社会人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好皇帝。中国古代所谓的盛世,都是统治阶级的”盛世” ,人民只是”盛世之牛马”,亦是盛世之炮灰。难道当今的读书人连这一点都没有读明白?书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种出于某种不良动机美化、歌颂封建帝王,是没有良知和道德底线的表现。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反动。
       天马西来,满足了汉武帝追求西域珍奇的欲望,却没有给汉民族带来繁荣与兴旺,给人民带来安宁与幸福。当代人把 ”天马” 当作一种文化象征,赋予它志向高远,视界雄阔的英雄主义的大汉精神,只是文人们的一种意淫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81372
QQ
发表于 2022-12-2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兄哒,这年头先把新冠病毒扛过去,其他的别谈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04

回帖

7581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4719
发表于 2022-12-28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3-29 22:37 , Processed in 0.03788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