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2|回复: 0

[讨论] 仪征可复建江岸最早的帝王行宫“临江宫”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474

回帖

3777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5374
 楼主| 发表于 2025-5-1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姚大鹏 于 2025-5-19 15:00 编辑

隋唐年间,当时仪征的地名叫扬子镇,因地临长江北岸,又名扬子津。隋炀帝开运河利用邗沟故道,就在扬子津入江处。建了一座临江宫,地址应紧靠城南大码头,后又因扩建又改建成扬子宫,登临可眺浩浩大江,可休闲赏景,可临江阅兵。

隋炀帝曾在临江宫中搬弄南朝艳曲,因旧曲改填新词作《春江花月夜》,云:“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通过对历史事实、考古研究成果以及名家研究结论的再研究,对目前学界存在的有关《春江花月夜》所写景地的各种猜测作一贴近历史真实的科学推断。

作者根据隋唐时期扬子江段的长江岸线以及江中沙洲分布情况,同时结合《春江花月夜》相关内容并联系历代有关诗文进行解读,得出《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芳甸”景地,就是当时尚在江心的扬子江段最大的沙洲——瓜洲。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经失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后来隋炀帝曾作过此曲,每首五言四句,是现存最早的两首。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录《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这一首最有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但其在内容、篇制、格调与境界上都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自若虚出,而改五言为七言,进短章为巨制。天才横逸,极创作之能事。”(胡小石《张若虚事迹考略》)闻一多先生赞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清末学者王闿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隋炀帝继位后,利用吴王夫差开的邗沟故道,开运河,自山阳达扬子,当时自扬子津可行船抵南岸京口,烟波浩淼,南来北往的商旅,皆云集于扬子津候渡或觅转车船。因而扬子日渐繁华,知名度不断提高。

隋炀帝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临江宫,宫内有凝晖殿,可眺望大江。还有玄珠阁。隋炀帝先后三次到扬子桥驾幸临江宫,特别是第三次在临江宫凝晖殿,大宴百僚,铺戏为乐,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不难想象当年临江宫的恢宏壮观的景色是何等的亮眼。可与修复后的大码头街遥想呼应,互为影响。互为推动扬子宫,扬子镇,既有临江宫的铺陈,又有商贾云集,市场相当繁荣。

唐初期,扬子镇作为为水陆要冲,不但成为漕盐纲运中转之处,而且因为物产丰富,手工发达,也已成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和园林城市。唐开元天宝以后,由于淤沙扩展,扬子津逐渐衰落。以后扬子津远离江岸,更名为“扬子桥”。

682年,唐朝廷置扬子县,扬子镇作为扬子县的首府,商贾云集,肆铺联袂、城市更加繁荣昌盛。扬子县是全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当时很多大船都出自扬子县,据说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乘坐的大海船就是由扬子县的船厂打造。

扬子镇处于与对岸京口的水运交通,所以在此设置水陆相兼的驿站,定名临都驿,又称扬子驿,以备南来北往的官员以及传递公文的信使,在此换乘舟、舆、马。鉴真东渡日本时,途经扬子县,就在既济寺宿过。 五代时,接过吴国皇帝杨溥的驾,改名"迎銮"。南唐改扬子县为永贞县,属江都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5-19 22:28 , Processed in 0.03131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