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游记] 探幽普陀:于山海间聆听佛韵禅心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2

回帖

365

威望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409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普陀山,这颗镶嵌于东海浩渺烟波之上的璀璨明珠,素有“海天佛国”之美誉。其灵验之名,如袅袅梵音,穿越岁月,在世间悠悠传颂。2025年8月,正值暑期,我携孙子赴舟山海边,开启三日度假之旅,借此契机,踏入普陀山,去探寻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之境。
     初踏普陀山之土,仿若步入一方宁静祥和的秘境。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朝着佛顶山的方向缓缓进发。佛顶山,乃普陀山之巅,慧济寺巍然屹立于此。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始建于明代,占地二十亩,建筑面积达三千三百平方米。登山途中,常见信众三步一跪,向着山顶寺门虔诚朝拜,那满脸的赤诚与执着,令人心生敬畏,动容不已。及至慧济寺,古寺的宁静与庄严如潮水般扑面而来。寺中建筑古朴典雅,雕梁画栋间,尽显佛教文化之深邃与广博,似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诉说着千年的智慧。于此,可俯瞰普陀山之盛景,山海相依,云雾缭绕,仿若置身仙境,尘世纷扰皆被抛诸脑后。恰如古人所言:“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在这喧嚣世间,此处宛如宁静港湾,让心灵得以栖息。
       告别慧济寺,下山奔赴法雨寺。法雨寺乃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初名海潮庵。后得康熙帝御赐“天花法雨”匾额,遂更名为“法雨禅寺”,自此声名远扬。其历史之悠久,犹如一部厚重的史册,承载着岁月的风雨沧桑。文化大革命期间,法雨寺佛像惨遭毁坏,直至1983年才重修,宛如凤凰涅槃,重焕生机。如今之法雨寺,占地广阔,建筑面积达九千三百平方米,规模宏大。其建筑依山势而建,层层递升,气势恢宏,宛如一座神圣的佛教艺术宫殿。寺门位于东南角,为重檐方亭式样,匾额上蓝底金字书“天花华雨”四字,寓意深远,似蕴含着无尽的禅机。
      入寺,天王殿气势磅礴,重檐歇山,檐间额题“天王殿”,尽显庄严威仪。殿前古樟参天,如绿色巨伞,甬道两侧石经幢塔静静伫立,宛如历史的守望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玉佛殿东西两侧,钟楼与鼓楼相对而立,重檐歇山式建筑古朴庄重,散发着岁月的韵味。殿前月台之上,古柏苍劲挺拔,西侧那株罕见的罗汉松,树干粗壮,需三人方能合抱,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圣地。九龙殿,又称“圆通殿”,为法雨寺主殿,仿照明故宫九龙殿而建,是国内寺院中规格极高的佛殿。殿前古树参天,两棵银杏树高耸入云,如金色巨塔,东侧的龙凤柏蟠曲如龙蛇,形态奇特。殿台前石栏板上,二十四行孝图栩栩如生,取材于元代郭居敬所辑《二十四孝子故事集》,将儒教孝道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堪称艺术瑰宝。殿内八根金柱柱础雕龙纹,藻井依古老九龙戏珠图案雕刻,中央悬琉璃灯,与八条环柱之龙及一条盘顶之龙共同构成生动立体九龙戏珠图,正中供奉毗庐观音像,庄严慈悲,令人心生敬畏。
     漫步法雨寺,参天古树、幽静环境宛如净土道场,净化着心灵。寺中九龙藻井、碑刻等文物珍贵无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意义重大。寺内龙凤柏、古银杏等珍贵古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为普陀山独有,在中国众多文物中亦属罕见珍品,闪耀着历史与艺术的光辉。于此,不禁想起古人诗句:“白驹过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门。”时光匆匆,唯明月见证历史变迁;“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似见观音菩萨手持杨枝洒甘露,滋润万物;“普陀山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站佛顶山眺望大海,壮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普陀山佛顶山、法雨寺之行,乃一场心灵洗礼。于此,可深切感受佛教文化博大精深,领略古代建筑精湛技艺。每座建筑、每尊佛像、每棵古树,皆承载历史记忆,诉说岁月故事。离开法雨寺时,心中满是宁静与感慨,愿此宁静美好永驻心间。正如弘一法师所言:“心若止水自为静。”在普陀山这片神圣之地,心灵得到了沉淀与升华,愿这份禅意与美好,如普陀山的佛光,永远照耀心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8-20 05:01 , Processed in 0.03671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