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3

[原创] 四十年职场路:从油米厂铁饭碗 到方顺“暖心港”,一生牵挂是粮油

[复制链接]

43

主题

81

回帖

1839

威望

大学生

Rank: 4

金钱
3140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联通
本帖最后由 快乐人生686 于 2025-10-29 18:37 编辑

我的职场故事,要从1980年4月说起。那年,我顶替父亲的职位走进了仪征油米厂,亲手接过了家里期盼已久的“铁饭碗”。这家工厂的历史远比我的年龄悠长,它早在解放前便已成立,是见证仪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摇篮”,厂区里轰鸣的机器声、同事间熟悉的乡音,一度让我以为这份安稳会伴随一生。

然而,时代的浪潮从不会停滞。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老旧的国营厂模式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仪征油米厂终究没能扛住冲击,于2003年走向倒闭。那时候的我,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即将上大学的孩子等着学费,正是人生中肩上担子最重、最需要安稳的阶段。从一名捧着“铁饭碗”的国企职工,一夜之间变成前途未卜的无业游民,巨大的落差像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未来的路该往哪走,我连方向都看不清。

此后的日子,我彻底陷入了漂泊。为了撑起整个家,我揣着简历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厂子,饿了啃几口干粮,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曾经的“铁饭碗”成了回忆,现实的无情一次次浇灭我心中的希望。那段日子,我最怕看到家人期盼的眼神,也最怕深夜里独自想起未来的迷茫,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又沉重。

直到2005年2月,命运终于向我敞开了一扇门——我有幸走进了人生的第二站,方顺粮油。当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攥着那张纸的手都在发抖,这份工作不仅让我告别了“为生计奔波”的日子,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已久的生活,让我重新找回了安稳与底气。

方顺:不止是工作,更是“家”与“信仰”

初入方顺时,我便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打动。不同于过去国营厂的按部就班,方顺的车间里既有忙碌的节奏,又有互助的温度——老师傅会主动教我操作新设备,班长会耐心跟我讲解生产标准,就连食堂的师傅,都会在我加班晚了时多盛一勺热菜。后来我才明白,这份温暖源于方顺“以爱立企”的理念,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在每一个细节里:

对品质的“爱”:是原料库墙上“每一粒粮食都要溯源”的规定,是生产线上“不合格品绝不流入下一道”的坚持,也是品控员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的抽样检测。

对员工的“爱”:是车间里加装的通风降温设备,是给异地员工安排的免费宿舍,是孩子上学困难时工会主动伸出的援手,更是每年春节前,领导挨家挨户走访慰问的脚步。

对客户的“爱”:是承诺“24小时内解决售后问题”的响应,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配方的灵活,也是哪怕利润微薄,也绝不偷工减料的诚信。

也正因如此,方顺的“爱”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员工愿意扎根,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客户愿意信赖,把方顺当成长期的伙伴;就连周边的村民,都愿意介绍亲戚来这里上班——大家都说,在方顺干活,心里踏实。

方顺的底气:用实力撑起口碑

如果说“爱”是方顺的温度,那过硬的实力就是方顺的底气。我在方顺待了近20年,亲眼见证了它从区域小厂成长为行业标杆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源于它对“专业”和“创新”的执着:

1. 以标准筑牢根基

方顺是当地最早一批重视体系认证的企业。2006年,公司就开始推进QS生产许可证认证,为了达到标准,光是改造生产车间就投入了几百万元,更换了所有老旧设备,还专门从外地请来专家指导。后来又陆续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一次认证都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地完善流程。

这些努力最终换来了认可:“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州市百强企业”“全国油脂加工50强企业”——这些挂在荣誉室里的奖牌,每一块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2. 以创新开拓未来

方顺最让我骄傲的,是它在技术创新上的坚持。2010年左右,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一直是行业难题,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当时很多企业都选择“躲着走”,要么偷偷排放,要么减少生产,但方顺却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公司成立了专项研发小组,花了两年时间,投入近千万元,反复试验了上百次,终于研发出“油脂精炼臭味脱除节能环保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彻底解决了臭味问题,后来还获得了“科学技术二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

除了技术创新,方顺在设备升级上也从不含糊。2015年,公司引进了全自动油脂灌装生产线,过去需要10个人才能完成的灌装工作,现在1个人操作机器就能搞定,不仅效率提高了3倍,误差还控制在5克以内。我还记得生产线调试那天,部门经理站在车间里说:“咱们不能靠人海战术,要靠科技吃饭,这样企业才能走得远。”

3. 以管理应对挑战

市场永远在变,但方顺总能稳稳站住脚跟,这离不开它完善的管理体系。公司的规章制度细到什么程度?小到车间员工的着装规范,大到高层的决策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这些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年底,各部门都会收集员工的建议,对制度进行修订。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生产,公司迅速调整了考勤制度,推出“弹性上班”“线上办公”等方式,既保证了员工安全,又没耽误订单交付。

更重要的是,方顺有一支“能打硬仗”的管理团队。2018年,油脂原料价格突然暴涨,很多企业都慌了神,要么涨价要么减产。当时公司的高层连夜开会,一方面联系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锁定了部分原料价格;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最终不仅稳住了客户,还实现了销量增长。那时候我就觉得,跟着这样的团队,再大的风浪都不怕。

我的方顺情结:一生难忘的印记

在方顺的近20年,是我人生里最安稳、也最踏实的一段时光。2005年刚进厂时,我干的是司炉工,每天守着锅炉,琢磨着火候与压力;到了2006年,公司改用扬农蒸汽,我便转岗去了污水处理车间,这一待就是12年,从最初跟着师傅学污水处理的流程,到后来能独当一面把控水质指标,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道工序,我都熟记于心。

2018年我到了退休年纪,本以为要和方顺告别,没想到公司领导挽留我,让我去门卫岗位继续工作。于是我又留在了这里,每天看着熟悉的厂区大门,迎送往来的同事与车辆,直到2023年,才真正停下了在方顺的工作脚步。

对我而言,“方顺情结”从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藏在近20年岁月里的每一个具体瞬间,一想起就暖到心底:是刚进厂第一次拿到奖金,攥着钱一路小跑去商场,给爱人孩子挑新衣服时的雀跃;是污水处理车间技改成功那天,我们围着达标水样欢呼,连手上的油污都忘了擦的激动;是爱人生病住院时,领导和同事们来探望的温暖,更是后来要离开时,走几步就忍不住回头望的不舍。

2023年10月,终究还是到了要和方顺告别的时候。走的那天,我慢慢绕着厂区走了一圈,迎面碰到相熟的同事打招呼,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部门经理送我到厂门口,语重心长地说:“有空常回来看看,方顺永远是你的家。”那句话,我到现在想起,心里还是热的。

离开方顺的这两年,我从没有真正“断了联系”——每天都会刷一刷公司的公众号,看看新投产的生产线、又拿下的行业奖项,看到熟悉的“京狮”品牌越来越响,比自己家的事还开心。这份牵挂,方顺也一直记在心里。2025年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袁总、王总还有办公室的郑主任,特意带着公司的主打产品——京狮成品花生油、京狮纯香成品菜籽油,专程到家里来看我。推开家门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眼眶一下子就热了:离开这么久,公司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员工,手里捧着熟悉的油桶,就像握住了方顺一直没变的温暖,那份感动,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如今我虽然退休了,但方顺早已成了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仪征油米厂是我职场的起点,教会了我踏实做事;而方顺粮油是我人生的港湾,给了我安稳与尊严。这两段旅程,一段是青春的记忆,一段是中年的依靠,都早已刻进我的生命里,成为一生难忘的印记。
mmexport1760825394802.jpg
mmexport1761686213955.jpg
mmexport1761686046119.png
mmexport17616862139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威望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110483
QQ
发表于 2025-10-29 0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江都区 电信
钱总的自传体短篇小说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回帖

337

威望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640
发表于 2025-10-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写得真好!一个有温度的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6

回帖

2659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4914
发表于 2025-10-29 1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看到最后发现原来是软性广告,推销方顺粮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现在抖音上全是这个套路,先来一炖心灵鸡汤或感人的故事,然后就是带货。
如果你写的是真的,建议方顺粮油的这些产品广告拿掉,避免一个真情实感的文章与商业推广的内容掺在一起。
从文章的前面内容来看(如果没有虚构的话),作者是一个工作很认真和负责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应该是得到单位的管理者和同事认可,很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在方顺的近20年,是我人生里最安稳、也最踏实的一段时光。2005年刚进厂时,我干的是司炉工,每天守着锅炉,琢磨着火候与压力;到了2006年,公司改用扬农蒸汽,我便转岗去了污水处理车间,这一待就是12年,从最初跟着师傅学污水处理的流程,到后来能独当一面把控水质指标,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道工序,我都熟记于心。

2018年我到了退休年纪,本以为要和方顺告别,没想到公司领导挽留我,让我去门卫岗位继续工作。于是我又留在了这里,每天看着熟悉的厂区大门,迎送往来的同事与车辆,直到2023年,才真正停下了在方顺的工作脚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10-30 05:42 , Processed in 0.03867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