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378|回复: 14

[建议意见] 十二圩古镇恢复建设计划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

回帖

139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十二圩是否有古镇建设规划?现在的十二圩道路破旧、两侧房屋低矮,严重影响古镇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848

回帖

5704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7912
发表于 2019-7-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上海市静安区 电信
哪有那么多钱,一切等南门大码头历史街区建成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1

回帖

387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521
发表于 2019-7-1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华数
严重支持建设十二圩古镇,其实参考别的地方,完全可以拆了重新造的,按照古色古香的风格造就行。

点评

说的好……  发表于 2019-8-28 18: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2

回帖

736

积分

高中生

Rank: 3Rank: 3

金钱
1014
发表于 2019-8-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那不是仿古吗?我作为十二圩人民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992

回帖

3640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4544
发表于 2019-8-27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要产业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6269

回帖

8万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239890050
发表于 2019-8-28 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
好想法,问题就一个,谁出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

回帖

180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322
发表于 2019-9-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没有钱,只能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697

回帖

5486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6399
发表于 2019-9-9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有什么好建的,烂就烂了,这世界有什么是不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773

回帖

2712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3237
发表于 2019-9-1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安徽省马鞍山市 电信
十二圩有一家老店,酒菜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6

积分

小学生

Rank: 1

金钱
12
发表于 2019-9-27 1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十二圩抗战险地,牺牲很多战士,血流成河。楼主说十二圩的建设发展,确实有待加快。
拆迁也和马蜂窝一样,这里拆几户,那里拆几户。都不成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

回帖

1439

积分

大学生

Rank: 4

金钱
2181
发表于 2019-9-27 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想拆迁,想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95

回帖

749

积分

高中生

Rank: 3Rank: 3

金钱
768
发表于 2019-9-2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十二圩往事



一     

清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乘坐船只,为了选择淮盐的储运地点,往返于扬州的江面,亲自查看扬州段沿江地区的江岸状况。

为什么是扬州?

自隋唐以来,扬州日益繁华,虽经历多次战火,一旦太平时代到来,就会繁华尽复。

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

扬州,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东部沿海是淮盐的产地。从而,拥有交通转运最便捷的扬州,天然成为了淮盐的物流中心。

为了结算方便,物流中心必然会成为结算中心,在现代,进而会发展成金融中心,比如香港。

这就是古代扬州城千百年繁华不衰的根源,跟别的地方的人比,古代扬州人做梦都会笑醒。

食盐的储运地点,考虑到运输的便利,一直在扬州城附近沿江的仪征至瓜洲一带,随着江势的变化,来回徘徊。

二     

仪征,天生丽质,境内长期基本稳定、顺直悠长的岸线,具备了成为食盐储运地点的先天条件。

隋唐时,大运河开通后,仪征城处于运河入江口(大运河支流仪扬运河),历史上号称扼江、淮、运河襟要,纲运喉舌,东南水会,不仅成为两淮海盐主要物流中心,而且是粮、茶等杂货的物流中心,转运南北。

物流中心的地位造就了仪征“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工商业极其繁荣,造船、织造等产业众多,仓库林立。

自宋代以来,仪征园林渐多。北宋庆历年间,仪征(真州)漕运衙门始建东园,王安石为之作诗,欧阳修为之作文,蔡襄为之作书,号称“真州三绝”。明代计成,曾经留下了一座寤园,一部前无古人的造园专著《园冶》,得到了“造园鼻祖”的美名。

明清两朝,仪征作为淮盐储运中心,共计477年,从明嘉靖二十五年(1383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

如果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可以概况一下古代仪征的城市性质,中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沿江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基地、滨江园林宜居城市。

长江里的水总是坚定的朝着大海奔腾而去,不会为谁停留。一些注定要拥抱时代的地方,都在朝着命定的方向前进着,尽管有的是顺风,有的是逆流。

时光兜兜转转,到了清中后期,太平天国兴起,受战火波及,咸丰十年,淮盐总栈从仪征迁至泰兴口岸镇,仪征瞬间从男神沦落为吊丝,只能酸楚的低声吟唱:“…公子向东走…此生就此别过了,难以忘怀…”。

同治四年,太平天国初平,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设淮盐总栈于瓜洲,瓜洲成为新的盐业物流中心,经济迅速繁荣,瓜洲人乐的鼻涕直冒泡。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瓜洲就出现江岸坍塌现象,严重威胁港口的安全,盐业储运中心迁移势在必行,瓜洲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那个时候,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水平显然还很低,到了1895年,瓜洲古城全部坍入江中,家园尽毁。

三     

圩,在沿江地区,指水中逐渐涨出陆地后,修筑的防水的堤岸,人们从而在堤岸内进行耕种和生活。

仪征东南十余里一带,明代开始,江水中逐渐涨出了陆地,渐渐形成了一片片的沙洲,芦苇遍地,生态环境显然非常好。

到了康熙年间,江淮发大水,很多农民失去了家园,沦为难民。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生存面前,生态也得先靠边站。朝廷迁移了部分难民,在补薪洲、永兴洲一带,筑圩造田,耕种、生活。

按照数字排序,这些圩分别命名为一圩、二圩……十四圩,第十五个筑圩失败,由于夹在十三、十四之间,被戏称为“裤裆圩”。

长江中下游圩田众多,由于是新生陆地,没有历史可以参照,绝大部分都以数字排序命名,以至于重名很多。所以,如果要专指某圩,一定要加上某县市某圩,比如仪征十二圩。

此时的仪征十二圩决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它会将长江中下游其它的十二圩兄弟,一脚踢开,独霸十二圩这个称谓,独霸的意思是,十二圩,专指仪征城东南十里那个滨江小镇(十二圩人:“不好意思,同名的各位,都是渣渣!”)。

四     

曾国藩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天赋异禀的十二圩,设立淮盐总栈,长江之滨的新晋男神即将闪亮登场。

十二圩和仪征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十二圩有众多的田地,可以安置一票湘军老兄弟。老大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有了一票湘军老兄弟的支持,才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前两江总督马新贻就是最好的例子(慈禧表示很无奈),曾家的地位和利益才能够安稳长久。

很可惜,儒家经典读多了的曾国藩,做不了朱元璋,否则,中国屈辱的近代史或许要重写。

不过,安置在十二圩的湘军兄弟基本上都是处在湘军最底层的普通士兵,他们的后代中,最出名的要数黄质夫。黄质夫,出生于1896年,祖籍湖南邵阳,祖父以一名湘军士兵的身份退役,被安置在十二圩。因在民国时大力推动乡村师范教育,而被誉为“乡村教育先驱”。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五日,是十二圩人值得纪念的日子,淮盐总栈正式落户于十二圩,总栈大堂上,曾国藩亲自题写的“东南利浦”匾额熠熠闪光,揭开了十二圩一甲子辉煌繁荣的序幕。

那天的十二圩真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二圩人乐的嘴都合不拢了,他们终于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而且是砸到头上嘴一张就能吃的那种。

五     

据记载,光绪年间,在十二圩中转的淮盐,最多时约2.69亿斤,最少也有约1.45亿斤,储场占地达到了300亩。

在淮南、淮北盐场收盐,并运至十二圩储场的盐商,历史上叫做场商,也可以理解成一级批发商。

按照朝廷规定的价格,从场商手里买盐,并将盐运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地贩卖的商人,叫做运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盐商,主要指的是他们,因为他们最有钱。

场商和运商的总部通常都设立在扬州城里(因生活、娱乐功能齐全,特别是男人喜欢的有利于身心的某种娱乐),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在扬州城里完成的,所以,扬州城才是淮盐的交易结算中心,所以,扬州城不繁华才真没有天理。当然,场商和运商也会在储运地十二圩设立分公司,负责食盐的存储、交割、运输等行为。

在十二圩的时代,场商和运商的交易行为通常是这样的:

场商将盐装船后,淮南盐走通扬运河或里下河,淮北盐在连云港走海路转长江,运至十二圩储场储存。

交易完毕后,运商向盐运使司衙门缴纳各项费用,领取发盐准单,发盐准单一式三联,一联给运商,二联寄给十二圩淮盐总栈,三联存根。

运商持发盐准单第一联,到十二圩淮盐总栈申请,总栈经与第二联核对、登记,在第一联注明发盐日期、数量,签字盖章后,寄至该批食盐经销地区的管理机构,待盐运至后核查。

登记后,还得经历总栈相关机构,查验船只是否空仓,申请食盐发放,现场点验,装船封舱等一系列行政行为后,才可以起运,并且路上还得经历多次官方的核查。

这一系列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一种行为,走私。

六     

有人的地方,不仅有江湖,更重要的还会有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财富。人越多财富就会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涌进来。

每天,除了下雨和节假日,有近百万斤的食盐在十二圩进出周转。在没有机械没有动力传送的年代,完全靠人力负担,这些围绕盐的进出,而出卖劳动力的人,有一个专业称谓,盐工。

盐工的主要来源是十二圩和周边乡镇的农民,据说最多的时候将近五万人,按照输进运出盐的程序,分成了几十个工种,分工很细很明确,有点类似于流水线作业的味道。

十二圩时代,输进运出盐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

据记载,十二圩江面上正常停泊着2000多艘运盐的帆船,担负着将盐从盐城运至十二圩存储,从十二圩运至苏、皖、赣、湘、鄂等5省的重任。

这些船主们,按照地域分布,组成了5省22个船帮,号称“十八帮”,并且每个船帮都设立了会所。

还有近200艘的驳船,来往于盐河和长江,用于食盐的接驳。

每个船帮和驳船,都设有专用码头,大大小小的码头有30多个。

据记载,这些船老板和船工,也有三四万之多。

淮盐管理机构、盐商的分公司、盐工和盐船从业者,这些直接为食盐输进运出服务的人员接近十万之众,诞生了无数的机会,迅速吸引了人口的汇聚。

清后期,人地矛盾愈发突出,能有一个填饱肚皮的地方,必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毕竟红薯也不能当饭吃不是。十二圩这个新晋男神,吸引力显然杠杠的,苏、皖、赣、湘、鄂诸省一众人等纷至沓来。

据我岳母说,她家祖上就是从江西来十二圩的,后来开了一家皮匠店,生活的很不错。她又说,我岳父的爷爷当年是在盐船上当船工的,后来,我岳父的父亲,在湖南湘潭老家,显然听说了十二圩的繁华,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兄弟和妹妹,在十二圩开了一个小木材行,从此在十二圩安家。以至于我老婆后来说,如果不是十二圩,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光棍,我当场表示深以为然。

来自于四面八方,三教九流的人口,迅速组成了一个繁华的十二圩,据说人口能有15万之多,一说《苏报》称有20万人。

但是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推算了一下,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以1层和2层建筑为主的地方,无论如何承载不了20万的人口,常住加流动人口最多在10万左右,推断约在5-10万人比较可能。

个人偏向于下限5万人比较合适,加上北部早来晚归的打工人口近5万人,能有10万人就很了不得了,轻松秒杀当时的仪征县城,及至全国绝大部分县城,甚至很多府城。

七     

人均GDP指标是现代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人均GDP指标高的地方一定会是市场繁荣、商业兴旺,反之亦然。

十二圩的人均GDP乃至在全国的排名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管中窥豹,从市场繁荣程度方面。

没有数据支撑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找到了十二圩鼎盛时期有记载的一些数据:

近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平行长江的5华里长的一条主街,九街十八巷的空间布局;

最盛时,商号近500家,年营业额200多万银元,从业人口有2000多人;

森盛和等规模较大的钱庄、典当行,各12家;

规模大的木材行,7家;

从事粮食业务的商店,21家。

副食品杂货店,39家;

布店,11家;

酱店,24家;

旅馆,12家;

浴室,6家;

……

金融、商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邮政、电厂,百业齐全,百业兴旺,号称“小上海”,以至于长江上的长短途客船绝大部分都要在十二圩停靠。

中国地舆社出版的《中国地图》江苏省图幅中,突出标注了十二圩,却没有仪征县(吊丝果然没人权)。

据说,当时世界地图上唯一标出“镇”的就是十二圩。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八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总是决定着一个地方或人或民族的命运。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盐法的改革、轮船的使用势在必行,十二圩储运中心的地位摇摇欲坠。

1934年,十二圩各行业工会组织了3000多名盐工,在南京国民政府门前静坐,并请了上海大律师章士钊与国民政府谈判。

国民政府鉴于压力,作出逐渐改革的决定,并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盐工生计。

然而到了1937年,日军侵占十二圩,似锦繁花遂成昨日黄花。

十二圩的繁华,只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食盐专卖制度!

只依靠外部施舍过上好日子的地区或企业或民族,终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比如十二圩乃至扬州,比如仪征黎明,比如巴西。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更多历史类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aiyangshanm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42

回帖

5474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6026
发表于 2019-9-28 0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说十二圩,还捎带扬虚州!真够意思的!带上去了,层层分解,十二圩的意义还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42

回帖

5474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6026
发表于 2019-9-28 0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来就够长的,开头不说重点,网络社会本来就短平快!谁还有兴趣全部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6-1 09:50 , Processed in 0.069318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